伍家岗区宝塔河小学四年级孩子反复给游戏充值,前后刷卡近3万元。市民杨女士向这家游戏公司想要回充值的钱却碰了钉子,23日她找到本报记者求助,“孩子去年充值网游2万多元,一番交涉后游戏公司退回16800元,今年孩子又刷了5400元,现在申请退款遇阻。”杨女士无奈的说。记者联系游戏公司,该公司称还需核实相关情况,目前还在处理中。市消协认为,家长有监管缺失的责任,可通过全国12315公众号平台,向游戏公司属地提起申请。
孩子反复转账玩游戏家长申请退款遇阻
杨女士的儿子小胡今年11岁,平时喜欢玩手机游戏。前些天,杨女士发现儿子通过QQ绑定了她的银行卡,5月10日至16日期间,花5400元给一款《和平精英》网络游戏充值。“直到我取钱的时候,才发现卡里没钱了。”杨女士说,查记录发现,孩子在一周内使用手机多次给游戏充值,数额从29.1元到628元不等。
这并非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由于玩游戏上瘾,小胡去年曾多次给游戏充值。了解到游戏平台有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款的承诺,杨女士拨通客服电话申请退款。根据公司的要求,她提供了孩子的户口簿、出生证明等信息,去年9月,游戏公司退还“关怀金”16800元。
杨女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2020年9月19日签订的《家长告知书》,其中,杨女士承诺加强监管教育,如再次利用该账号或其他账号在游戏公司中消费,视为本人及家人同意,不再索取任何退款和补偿。
记者联系游戏公司,该公司客服称需要核实相关情况,她称,游戏充值需要支付密码才能支付,建议家长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
家长需加强监管申请退款可在游戏公司属地提起
记者上网搜索发现,孩子用家长手机大额充值游戏的情况时有出现。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中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多家网络游戏公司也出台了防沉迷措施,尽可能避免未成年人用家长手机注册充值。
“考虑抗辩情形,案件难度并不大。”三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继红建议,当事人可向消协、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反映情况,请求公权力机关介入,或向委托律师发律师函。李继红同时表示,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不要让孩子掌握支付密码。
宜昌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王李华告诉记者,孩子使用家长手机充值,家长也有监管缺失的责任,遵循属地管辖原则,市民可通过全国12315公众号平台,直接向游戏公司属地提起申请,也可向宜昌消费者协会求助对接。
新修订未成年人
保护法下月起施行
记者了解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此次修订,一大亮点是增加“网络保护”专章,在这一章中有许多新的、具体的规定,从立法的角度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保护。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各主要视频、直播、游戏等网络平台纷纷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优化“青少年模式”内容池。6月1日前,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须全部接入国家层面的实名验证系统。专家表示,应尽快建立统一的防沉迷标准,以行业合力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各尽其责,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记者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