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农业是以使用大型规模化生产的特色农业
河北日报| 2020-07-14 10:27:41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现代农业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实现路径。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调研时进一步强调,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全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力。

现代特色农业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

现代农业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体现着未来农业发展的共同特征和一般方向。而现代特色农业则是立足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提出的概念,包含国家特色和区域特色两层含义。

首先,现代特色农业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客观发展条件的差异,各国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不尽相同,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由该国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水平决定。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更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以及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实国情出发,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走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其次,现代特色农业是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气候等农业生产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不尽相同。近年来,国内各地区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形成了诸多典型经验。例如,有的地区结合山地资源特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的地区围绕服务大中城市,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有的地区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各地区应立足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形成各具特点、有机结合、功能互补、类型齐全的区域特色农业。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要重点加快四个转变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更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夯实农业基础性地位、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应着重加快四个转变。

一是加快转变农业供给方式,实现农业由单一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当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一方面,部分农产品数量结构失衡,如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而大豆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农产品质量结构失衡,重点表现为一般性农产品相对较多,优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功能专用农产品供给不足。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最根本的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产品结构、品质结构、产业结构,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要切实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合理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新的生产技术和新型经营模式向农业渗透、与农业融合,催生出了许多新的农业产业形态。例如,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会展农业、现代食品产业等。这些新兴业态附加值高,生态环保和社会效益良好,能够满足社会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壮大新产业新业态,要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等优势,实现与教育、旅游、康养、信息等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由消耗资源型发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

集约节约利用农业资源。我国粮食实现连年增收的同时,农业资源超量使用问题日益凸显。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公顷土地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用水效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农药、化肥、灌溉水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必须改变这一状况。要坚持多措并举,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农业节水灌溉,确保在不增加农业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要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确保将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农业生产退出来。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农业废弃物的快速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处理,既浪费资源,又可能污染环境。据测算,我国大约每年产生畜禽粪污38亿吨,综合利用率不到60%;产生秸秆近9亿吨,未利用的约有2亿吨;使用农膜200多万吨,当季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这些农业废弃物量大面广,但通过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健康发展。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鼓励使用可降解农膜,开展区域性残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应以县为单位,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步实施的方式,努力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治理模式。

三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而美国、荷兰、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则达到80%以上。我国实现由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历史跨越,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要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把重大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努力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改革创新驱动。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任务复杂,需要以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要依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推进现代农业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创新和重点政策落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把农业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

四是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由传统分散经营向现代规模经营转变。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当前农业发展中的“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农业经营“小而散”,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兼业化明显,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专业化发展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素质,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农业规模经营快速推进,但基层农技推广、农机服务、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却相对滞后,规模经营主体自己“包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既造成了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浪费,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要着眼于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基本要求,加快形成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着重扶持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