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就业季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的一连串冲击,但在“疾风劲雨”的捶打下也萌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生机: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各式各样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应时而生、逆势生长;而金融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市场主体注入不竭活力。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与时代新需求同频共振,不仅折射出广州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也给年轻人带来破浪前行的新机遇。
2020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逆势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1%,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7)中,广州跃升4位,位居全球第19名,是国内一线城市中排名上升最快的城市;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3%;
广州医疗保健相关的生物药品制造上半年增长了96.6%,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增长79.4%,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增长26.8%,率先带动了工业生产加速恢复。
新业态激发年轻人多样化潜能
2015年,东北小伙曾琦开始在YY上做脱口秀主播,彼时家人还不太理解他的职业。他们不会想到,五年后,中国大概有1亿人从事“新职业”,而主播正是其中之一。在最近公布的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广州欢聚集团首次上榜。据悉,欢聚集团旗下的YY直播平台近20万活跃主播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即使在疫情期间,平台也为数十万主播提供了稳定的收入。“直播行业将不断拓宽覆盖领域,成为容纳各种灵活就业的‘蓄水池’。”欢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全球化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战略,强化在直播、短视频、电商、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夏季到来,广州外卖骑手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月收入破万元的骑手更是比比皆是。90后广州骑手张杰在美团外卖工作已经有四年了,每月收入过万元,目前与在医院当护士的妻子一起在海珠区贷款购买了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
据广州市统计局7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GDP止跌回升,新经济逆势增长。这其中,互联网相关行业不仅实现19.6%的快速增长,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互联网新业态还发挥了“稳就业”的作用,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2.5%,给更多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也给年轻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就在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亮出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硬举措。对此,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认为,让创新创业与数字经济紧密结合,加大了全社会创新的机会,让更多人可以共享数字化的生产资料。
金融“活水”助力中小微企业转型
广东森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该司紧跟互联网的脚步,将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不过,该公司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遇到了资金周转压力。“正在发愁资金难题,刚好广州农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了解我们的融资需求并推荐了科技贷,凭借高新科技企业证书,我们成功快速获得了350万元融资,解了燃眉之急。”该公司负责人说。
据悉,上半年广州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在国内五大城市中排名第二;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0.4%。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截至6月底,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本外币贷款余额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保费收入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增速居五大城市第一位。1-5月,全市保费收入720.43亿元,占全省保费收入的26.0%,占比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金融监管部门不断针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出一系列促进资金“直达”中小微企业举措,成效明显。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州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6903.0亿元,同比增长22.82%,其中今年新增贷款为1708.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084.6亿元。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段军山认为:“随着国内内循环的进一步启动以及下半年经济和消费的复苏,预计广州金融业增速继续保持稳定。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各项金融创新政策的落地,也将助推广州金融业提升,助力广州经济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医药行业带动工业生产加速恢复
疫情发生后,与不少企业停工停产正相反,广州本土药厂反而是加班加点保供应,还曾阶段性面临人手紧张。“作为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企业,春节期间我们的生产车间日夜班运作以确保药品供应。”广药旗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科一介绍,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上游单位陆续复工、物流运输恢复正常,该企业精准排产、优化产能之余激励员工超产,所以二季度平均日产能最高达到5000件,为正常产能的120%。
检验行业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作为国内医学检验行业龙头企业,截至7月中,金域医学已在全国累计进行核酸检测超过1200万例。
疫情之下,营养保健品及宅家食品需求增加,带动相关行业较快增长,营养食品等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家骥教授看来,医药行业应该能持续兑现“稳就业”。“这个行业生产提供的防疫物资,既能满足大众健康需求,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过这次疫情,市场需求由过去的单一治病更多转向了防病和保健,大健康领域将持续扩容,包括医疗器械、防疫产品、中医药、保健品甚至互联网医药等都可能得到蓬勃发展,行业发展和市场扩大都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