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命!”6月8日下午2时20分,武汉市江汉区集家嘴码头附近,江面突然传来求救声,一名大学生溺水。危急时刻,多位热心市民接力抢救。终于,有人在岸边抛投救生圈套住了他,一位大叔游来,把他推到岸边,众人又合力把他拉上岸。
热心市民抢救溺水学生
6月8日下午2时10分许,小武(化名)和他的两名同学,结伴来到江汉区集家嘴码头,3人在岸边换好泳裤,准备到江中游泳,未佩戴任何游泳安全装备。
小武水性不错,但此前只在游泳馆里游泳,这是他第一次下江游泳,有点犹豫。两名同学有江泳经验,早早跳进江水中。10分钟后,小武往江中走去,刚下水就被江水呛到,瞬间手忙脚乱。他一边踩水,一边喊救命。两名同学早已游到百米外,根本听不见小武的呼救声。
正在附近游泳的吴井明第一个听到了呼救声,马上调转方向,朝小武游来。与吴井明一同前来的林中华在岸边还未下水,听到求救声后,连忙将自己的游泳浮漂板朝小武扔去。浮漂板落到小武面前,但小武正在慌乱挣扎,根本抓不住。
吴井明上了岸,跑到距离小武最近的岸边,解下系在自己腰间的浮漂气囊袋,向小武抛去,小武仍然无力接住。“这时候,他已经喊不出声了!”吴井明说,他和林中华大声呼救,一位在岸边的泳者赶来,递给他们一只救生圈。
两人立即将救生圈抛了下去,正好套住了小武的手臂。此时,一位正在江中游泳的大叔游了过来,一只手拽住小武的救生圈,另一只手奋力划水,将他推向岸边。等候在岸边的众人合力把小武拉上岸,整个施救过程不到两分钟。
脱离危险的小武精神恍惚,喘息片刻后,瘫坐在地,没有力气说话。此时,他的两名同学赶来,告诉几位热心人,他们都是大三学生,小武是河北邯郸人,但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吴井明和林中华安抚小武,半小时后,看到他已无大碍,就离开了。
水性再好也得佩戴安全装备
6月9日,吴井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是安徽淮北人,今年39岁,从小就喜欢游泳。2000年,他跟随家人来到武汉,从此留在这里。
吴井明说,既然敢来江里游泳,没有一个人是水性不好的,但跟泳池不同,滔滔江水无情。“这里的江水表面看着平静,其实水下暗流涌动,不知道哪里会有漩涡。”吴井明说,虽然自己很会游泳,也经常在野湖游泳,但童年不慎落入池塘被呛个半死的经历,让他从此对湖水江水心生敬畏。“近年来,就算是水性再好的江泳爱好者,也都不敢不戴着‘跟屁虫’就下水。”随即,吴井明向记者展示了游泳浮漂气囊袋,系在泳者腰间,气囊袋漂在水面,俗称“跟屁虫”。
人间有情,江水无情。吴井明呼吁:在江河湖里游泳,水性再好的泳者,一定要佩戴安全装备,做好防护措施。
提醒:这两处水域很危险
6月9日,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张建民告诉记者,天气渐热,越来越多的市民下江游泳,但很多人缺乏江泳知识和安全防护意识。6月7日、8日两天,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志愿者已在长江中救起4名溺水者。
张建民介绍,目前在武汉市区的江域内,有两处危险水域,一处位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下的汉阳门,另一处位于汉口龙王庙附近。汉阳门水域因有长江大桥桥墩和靠近长江南岸的江中礁石,江水在此形成乱流,“很多人以为就在岸边游一下,不会出事,但这里非常危险,下水后也没有让人临时停靠休息的位置。”张建民说。
“每年夏季长江涨水时,在龙王庙水域,汉江江水回流形成漩涡。”张建民介绍,本地较年长的江泳者知道这两处水域有危险,但年轻人和外地人来此游泳,往往经验不足,疏于防备,导致发生溺水险情,“临近暑假,家长们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未成年人不要在江、湖里游泳。”
据悉,长江救援志愿队此前已在武汉市区的水域设立了20处救援值守点,今年又在汉江岸边增设了2处。每年6月1日开始,长江救援队的志愿者们值守在两江四岸,守望江泳者。
武汉水上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两江流急水险,请市民不要在长江、汉江等水域游泳、垂钓。(记者 孙泽宇 通讯员 成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