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掀起近20年来最大规模回购潮之后,今年,港股上市公司又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回购。截至4月15日,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总金额达165亿港元,同比增长140%;4月前半个月,回购总金额就高达48亿港元,占今年以来回购总额的29%。
市场人士认为,回购彰显了公司管理层的信心,在市况极度波动时有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凸显港股的投资价值。2月以来,在俄乌局势、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港股多数时间都处在过山车行情中,恒生指数多次跌破关键点位。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回购规模却接连创下新高。
根据Wind数据,4月15日,今年以来港股共有121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总量和总金额分别约为20亿股和165亿港元,同比增幅分别达78%和140%。
其中,腾讯、友邦保险、小米集团和中国燃气4家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都超过10亿港元,占回购总额的67%。中国移动、药明生物和三生制药的回购金额均超过5亿港元,另有7家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超过1亿港元。
相比去年,不仅整体回购金额翻番,单个上市公司的回购力度也明显加大。去年同期,仅小米集团回购金额超过10亿港元,金额最多的10家上市公司合计回购金额约60.6亿港元,不及今年腾讯一家的回购规模。
进入4月份,财报静默期过后,港股上市公司明显加快了回购步伐。半个月时间就有50家上市公司回购,总金额接近48亿港元,占今年回购总额的29%。腾讯、友邦保险、小米集团回购金额分别达到约24亿港元、13亿港元、4亿港元,合计回购金额为42亿港元,占4月回购总额的近90%。
从行业来看,今年回购科技股依然是主力,而去年同期,回购金额前十中仅小米集团一只科技股。
3月以来,多只中概股宣布回购计划或者加码现有回购计划,港股市场上,科技股的回购规模也稳居前列。
3月下旬,阿里巴巴宣布将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扩大至250亿美元,创下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回购。小米集团随后公告,不定期按最高总额10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
小米集团去年当上港股“回购王”,总额超过84亿港元。今年截至4月15日,小米集团又已回购20次,总额12亿港元。
腾讯今年的回购力度也明显加大。去年累计耗资26亿港元。今年截至4月15日,腾讯已回购24次,总额近61亿港元。尤其是4月份以来,腾讯已连续8个交易日回购,总额达24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规模。
中信证券认为,腾讯连续回购,彰显出核心业务稳健增长的信心。该行认为,腾讯的股价已进入价值投资区间,中长期仍有上行空间。
自2005年以来,港股已出现五轮明显的回购潮,都始于市场大幅下跌和估值处于低位之际。
海通策略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指出,总结这五轮回购潮可以发现,随着市场进一步下跌和估值回落,回购的力度持续加大。回购潮后,港股各行业均能企稳回升,信息技术板块表现最好。短期来看,恒生指数表现一般。而在回购潮结束后一年内,恒生指数往往能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
中金公司认为,股票回购往往被视作中期市场的底部信号,市场价值逐步显现,对相关个股中期表现提供支撑。随着香港特区第五波疫情缓解以及本地经济活动逐步回暖,香港本地股,例如消费和银行板块有望出现修复。
恒生前海基金认为,港股短期内将维持震荡行情,但仍有望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估值修复。监管政策进展与国际地缘紧张局势、国内疫情反复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稳增长政策力度的时间,是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变量。就科技板块而言,恒生前海基金认为,经过调整其估值已具备一定吸引力,从一两年的周期来看,机会远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