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武术教练 海宁战“疫”20天!
信息新报| 2022-04-22 08:34:50

4月2日,28岁的武术教练梁通带着两个小伙子来到了硖石街道西山社区。

4月3日,又有6名武术教练拖着行李箱“入住”西山社区,开启了长达20天的战“疫”之路。4月17日,60余名吃住在社区的志愿者陆续返家,但这9名武术教练仍坚守在这里。

他们来自海宁一家武馆,其中年纪最大的28岁,最小的22岁。海宁“4·2”疫情发生后,他们挺身而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我们是志愿力量中的‘尖刀连’,指哪打哪,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海宁,我们很骄傲。”回忆起这些天艰苦的抗疫时光,这群小伙子异口同声地说道。

拖着行李就来了

战“疫”20天不停歇4月20日,是这群年轻人战“疫”的第20天。这些天,他们习惯了凌晨4点多起床,或在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或与医护人员一层楼一层楼地挨个引导居民做核酸检测,又或是在深夜将一箱箱生活物资送到住户门口……

“我们每天都要穿着‘大白’进出封控区,其实做好了防护就没那么慌张了。”出生于1998年的田孝辉来自山东,是队伍里的“大哥哥”。4月3日一早,他和队友们便接到了梁通的紧急任务:“疫情来到我们身边了,赶紧带着洗漱用品,到西山社区支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就这样,自那天起,他就和另外几名队友拖着行李箱,在西山社区的3楼舞蹈房住下了。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做志愿者。许村疫情时,他们也曾为许村隔离住户打包生活物资。

这些天来,这群年轻人包揽了去封控小区派送物资、与医护人员上门采核酸的重要任务。天气最热的那几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稍微动一动,汗水就不停往下淌,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一句。在派送物资上,大家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队员们分组行动,轮换次序跑不同楼层,“4个人跑4个单元楼,我们15分钟就可以送完。”梁通分享道。宋雨珠是队员中年纪最小的,也是最瘦弱的,但每次去封控区送物资的任务,他都会参与。“我们去的小区都是楼梯,最高的是6楼,为了保证完成任务,我都是一口气跑到6楼,就怕中途停下就没力气了。”他笑着说道。

一声声“谢谢”

体会到“志愿者”的力量这几天,大家看着海宁应急响应下调,封控区、管控区逐渐缩减,每个人的内心都很激动,“海宁平安,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这一次战“疫”,他们也真正体会到了“志愿者”的力量。

“一开始我不是很想来,觉得又危险又辛苦。”回顾这些天的经历,王路顺最触动的是前几天晚上:他和队员们去封控小区送物资,当敲完门正准备转身离去时,一位老太太推开了门叫住了他,缓缓说道:“小伙子,不要走,奶奶有话要和你说。真的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王路顺说,这是一位独居老人,他们常常会去给她上门采核酸或是送物资。听到老人的这番话,他内心顿时充满了坚定:“做志愿者,我来对了,来值了!”“不管是去许村支援,还是来西山社区直接参与抗疫,我们看到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共同守护着海宁,我们也听到很多人对我们说‘谢谢,辛苦你们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今年23岁的冯侯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我的爸爸和哥哥都当过兵,他们很支持我做志愿者,特别是我爸爸,他说年轻人要多为社会做贡献。”田孝辉补充道,特别是来到了西山社区后,他感受到了志愿者的强大力量,也被这股力量感动着,“我们每个人加起来,就是无穷的志愿力量,团结起来一定可以战胜疫情。”他说。坚守这么多天,要说不累,那是假的,但大家总报以满满正能量,“我们年轻,吃顿饱饭,休息一会儿,很快就能恢复过来。”“还有一批人隔离在家,我们肯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再撤走。”作为最后一批驻守社区的志愿者,梁通笑言要坚守到最后一刻,疫情不退,他们不退。在这支年轻的志愿力量来自五湖四海,但在海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他们穿梭于每个日夜,奔跑于每个楼道,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海宁人。

本文由海宁发布微信公众号(ID:hainingfabu )采访编辑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俞旻星杨梦燕(实习)本期编辑:吴含嫣金敏月(来源:海宁新闻网)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