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对兰州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探访后了解到,随着教育行业最严“减负令”的落地实施和学科类培训业务被叫停,遭遇“多减”转型情形的很多培训机构关停锁门,有的甚至人去楼空,目前很多从业者尤其是学科类老师等人员纷纷辞职,眼下已经着手转行开始重新求职。
1
数据摸底
全市各类校外培训从业者达数千人
连日来,记者就关于兰州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关情况继续进行了跟踪采访。通过多方咨询得知,近年来开办的校外培训机构,其设立渠道大致通过各县区教育、市场监督、文旅、民政等部门申请办理,其日常管理由各行业按照其职能划分进行。
记者从城关、安宁、西固、七里河教育部门了解到,截至2021年7月,以上4个区域内仅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审批许可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共有663家(不含文旅、民政等其他部门审批登记的数量),其中,城关区教育局审批许可的为368家,安宁区教育局审批许可的为74家,西固区教育局审批许可的为126家,七里河区教育局审批许可的为95家。按照其运营范围统计,以上数据中从事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为362家。
另外,在与教育部门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人士咨询时记者掌握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校外培训机构在背后进行超范围经营,比如其服务范围明确属于教育咨询等,可是在实际运营中却私自从事中小学学科类补习业务,这种行为属于没经过教育部门审批许可的超范围无证违规运营。
兰州市教育局成教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虽然不掌握相关数据,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全市范围内包括市场监督、文旅、民政等部门批准成立的校外培训机构其实际数量应该比各区县教育部门审批许可的数量要多得多。
据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业内人士估算,如果把永登、皋兰、榆中、红古、兰州新区包含在内,同时将各县区教育、市场监督、文旅、民政等部门审批、注册、登记以及其他综合因素纳入其中,目前全市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应该在800家左右,实际数量甚至会更多。
从相关数据看,仅通过城关和西固两地教育部门审批许可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为494家,其同步报备的从业人员为4405人(有的区县教育部门无此统计数据;涉及多种因素其实际人数应高于该数据)。
对此,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和业内相关人士则认为,兰州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中一般以兼职者较多,而且流动频繁,综合各种因素估算,目前全市区县教育、市场监督、文旅、民政等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含公司、个体户)的从业者数量在6000(实际人数应略多一些)人左右,其中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
2
行业近况
很多培训机构遭遇“多减”转型
连日来,记者通过对西关、静宁路、东方红广场等区段的部分商住楼探访发现,以前红红火火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如今已经全部停业逐渐淡出了市民的视野。在中山路一家全国连锁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记者看到,偌大的场所内鸦雀无声,所有的教室内空寂无人,只看见一两个工作人员从办公室进出。在西关沛丰大厦记者看到,之前从事学科类培训服务的部分机构均是房门紧锁,有几家曾悬挂在楼道里的机构招牌已不知去向,有的机构在停课后便办理退房正式停业。几位校外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称,每一个相关机构必须无条件执行国家政策,自从学科类业务停课后,很多机构因为无力承担高额房租,只能选择关门或退房,甚至决定注销。
探访期间,几位居民告诉记者,之前正常开办的时候,他们时常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进入商住楼内,尤其是到了即将下课的时间段,等候在楼下接孩子的家长团队蜂拥而至,现在随着教育部门对培训行业的叫停,类似的场景已经看不见了。
记者从城关、西固、安宁教育局了解到,从2020年以来到今年8月,仅教育部门曾审批许可的校外培训机构先后有27家已经申请注销或停业,其中多数为学科类培训机构。现在,还有部分机构正在递交申请拟定注销。
如果说曾经其他行业的相关改革让一些行业和单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阵痛与挑战,那么如今近年来最严的教育行业“双减”政策同样会让介入教育培训行业的民营资本及其校外培训机构经历这样那样的震动与考验。
据几位从事校外培训业务近20年的相关人士预测,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现在已经有不少同行业经营者尤其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选择关闭另谋出路,预计在未来半年或一年内将会有更多的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学科类服务机构,因为培训项目、培训业务的减少和自身转型运营困难等因素而退出该行业市场,同步而来的会是整个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出现缩减和行业从业人员的大量减少。目前,有关项目、业务、机构、从业者等同步缩减的“多减”现象出现,将促使校外培训行业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进行重新“洗牌”。
该行业相关人士认为,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样的政策环境既是阵痛和困惑,更是考验与机遇。在未来的存续期内,坚持支撑下来的校外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转型:首先,要尽快调整业务项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重新规划一片属于自己的培训天地;其次,应根据“双减”政策推出的托管服务,筛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进行尝试,依托现有政策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另外,可以尝试进行机构转型,跨过培训行业另谋出路,实现跨界发展。
由此可见,“双减”政策下的校外培训行业如何生存,需要校外培训机构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毕竟市场业务份额的大小需要各培训机构采取合适的促销策略去开发和赢取。
之前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关门歇业。
3
人员动态
部分从业者辞职后开始转行重新求职
在校外培训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的某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杨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在东方红广场附近开设的培训班相当火热,前几年因为业务需要招了很多具有教师从业资格的各科老师。前段时间,老师们得知国家“双减”政策实施的消息后,很多人便提出辞职离岗申请。自从省教育厅下发“双减”文件后,他们的培训服务全面停止。现在,原先的12位老师已经有6位辞职,4位递交了离职申请,剩余的2位如果不是牵扯到财务后续结算,恐怕也会选择离开。
记者走访了解到,有关学科类老师辞职的情况在其他很多培训机构均存在。几位受访者说:“违反政策规定的培训业务不能做,作为正规培训机构必须要遵守规矩。没有了收入来源,老师们选择离开是正常的事情,目前离职的除了一线的学科培训老师外,还有负责招生等业务的其他服务人员。”
家住九州的李女士之前在城关区几家校外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辅导培训,随着培训业务被叫停,她已经考虑重新就业。最近在了解了一些教师岗位的招聘信息后才知道,近40岁的她想找一份教师的工作已经不具备优势了。提起她重新找工作的事,其家人始终给予鼓励,并建议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到其他行业求职。
曾加盟本报萤火行动资助过困难大学生的吴女士,10多年前从安宁一高校毕业后便在当地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做起了学科类辅导业务。后来,她凭借自己良好的辅导反响在好几家培训机构开始兼职。“说真的,学科培训真的很好,寒暑假、双休日的课基本都安排得非常紧促。”吴女士说,之前虽然忙一些,但是一个月下来个人收入很多时候可以达到上万元。最近以来,自从“双减”政策推行学科类校外培训停课后,她选择退出了坚守了10多年的“三尺讲台”。几天前,她向好友求助称:“有件事想麻烦你帮帮忙!目前,我们的培训行业举步维艰,我想考虑转行重新找工作。我学的专业是英语,现在已经过了教师招考的年龄要求,多年的学科培训让我与教育工作结下了很深的情结,最好的就业意向是想找一个职高之类的学校去教书。当然,实在不行其他工作也行。”
据吴女士讲,目前,跟她一样从校外培训机构离岗的同事在安宁、城关、七里河、西固等区域有很多,有的人辞职后返回家乡打算报考公职人员,有的人则在兰州正在为重新找工作的事忙碌着,还有的人一边找工作一边观望着校外培训行业的最新动态。(记者 曾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