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在全面总结陕西省“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更均衡更有质量的教育,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全面推动新时代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走在中西部前列。
“十四五”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7%
据悉,《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7.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3%以上,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达到1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4%。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教育供给更加多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3年的具体发展目标。
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乡村教育全面振兴,56人以上“大班额”全面消除,精准资助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体依法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加快形成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体系,高校科研人员投入数超过10万,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88%左右,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九大体系十大工程助推教育发展
规划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事业发展各环节,提出了构建新时代“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新时代协同育人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体系、新时代“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体系、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体系、新时代学校治理体系、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等9大教育重点工作体系,搭建起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
《规划》同时提出了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学前教育提质扩容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质量提升工程、普通高中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普通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工程、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创新工程、“一带一路”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工程等10项重大工程,成为规划实施的有力抓手。
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
提升智育工作水平。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鼓励基础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促进体教融合发展。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改善体育教学条件,补齐场馆、器材等短板。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至2项体育运动技能,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运动专长。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和器材设备,建好场地设施。结合陕西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设立一批省级美育课题,开发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批美育精品课程。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开展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努力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探索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深入开展“大国工匠”“三秦工匠”“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推广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周活动,增强劳动教育吸引力,探索将学生劳动参与情况、劳动素养发展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构建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新时代协同育人体系。家校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强化学生作业管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时间。强化中小学课后管理,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学校按“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实现全覆盖。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0%
实施学前教育提质扩容工程,继续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持续加大公办园建设(新增公办园3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0%,公办园占比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50%以上),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规范营利性民办园发展。动态调整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标准,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园收费管理,遏制过高收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科学保教,坚决扭转和治理“小学化”倾向。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000所左右
促进义务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学校协同发展机制,加大县城以上城区学校建设力度,支持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提高确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学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必要的义务教育学校,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000所左右。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设100个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基地,30个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300门义务教育精品课程、600堂义务教育“精彩一课”。
建设50至80所省级示范高中
修订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全面消除“大班额”,控制超大规模学校。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构建选课走班管理机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和教研引领。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工作,实施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监测评价。实施普通高中育人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普通高中基础条件,建设30所高品质特色高中、50-80所省级示范高中。
鼓励职业院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落实国家职普比政策,科学确定中职招生规模。支持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本科学校或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畅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完善普通专升本、五年制高职招生培养机制,构建中高职、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纵向贯通和职普横向融通并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鼓励职业院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及时发展数字革命、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撤销老旧专业。
探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
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鼓励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建设一批高水平民办院校。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学校或者投入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捐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探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
围绕“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总目标,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开展“公参民”学校专项治理,理顺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体制机制,消除“公参民”办学模式。落实全省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同步报名、同步录取政策。
严格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严禁资本化运作,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统筹安排其他学段校外培训。
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我省将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逐步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体系。加快高考命题中心建设,科学制定选考科目要求,推动高校招生计划与就业需求有效对接,加快形成考试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机制。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促进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学生在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学位)就读比例大体相当。实施分类考试招生,推进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招录模式改革。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落实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制度,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机制。(记者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