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前后,医院收治的胃肠道疾病患者中,因为吃粽子引发疾病的不在少数。昨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端午节前夕,已陆续有人因为吃粽子入院就诊。
60岁的李先生家住武昌区。端午节快到了,看到超市摆出粽子,他想提前尝鲜。在超市买了6个大粽子,李先生晚餐时吃了两个。他没想到,过了一会肚子开始胀气,当晚没解大便。此后连续两天他觉得不舒服,吃东西没胃口,喝水也觉得恶心,有时想呕吐。他感到担心,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腹部检查结果显示,他患了肠梗阻,不得不住院治疗。经过禁食、胃肠减压、灌肠通便及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李先生的肠道才慢慢恢复通畅。“医生说,我这个病就是因为吃粽子引起的。”李先生有些懊悔地说,自己不应该贪食。
吃粽子为何会引发疾病?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谭洁解释,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黏度高、油性大、缺乏纤维素,不容易消化。糖尿病、胆结石、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以及胃肠消化功能较差的人,都不宜多吃粽子。这几类人过多进食粽子,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尤其对于平常便秘、排大便干结的人,过多进食可能造成肠梗阻。此外,粽子蒸熟或煮熟后,会释放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分泌,加重胃肠负担,因此,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最好禁食或少食,老年人、儿童及消化功能较弱的患者更应慎食。还有些粽子油性大,譬如肉粽、蛋黄粽等,含有大量脂肪、胆固醇,食用后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可能导致缺血,诱发心绞痛和心梗,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也要尽量少吃。(记者李曼英 通讯员陈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