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18日,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在南阳举行。会上,52个考古发掘项目依次汇报本年度工作成果。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2021年我省考古研究项目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其中偃师二里头等八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中,均获得重大考古发现。
河南人8000多年前就会酿酒?
在《裴李岗遗址考古新发现与新进展》项目汇报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永强表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壶用于盛酒的证据,已经通过多种科学分析手段在多个遗址中得以确认,如河南舞阳贾湖、浙江义乌桥头、陕西临潼零口和宝鸡关桃园,年代为距今9000-7500年左右。
“因此,在裴李岗遗址陶壶中发现酒液残留物并不出人意料。”李永强称,本次研究的重要收获是确认了裴李岗人使用红曲霉作为发酵剂,主要利用稻米,并加以芡实和小麦种子为原料的酿酒方法,是目前所知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例证。“在此之前的研究揭示仰韶文化的酿酒方法中有谷芽酒和麹酒,包括利用红曲霉为发酵剂的技术,但是显然晚于裴李岗文化。
据考古人员称,在裴李岗遗址发掘中新发现的两件陶壶应该是用来储存液体。残留物中不见大量谷物颖壳植硅体,但存在丰富的红曲霉菌丝和闭囊壳,以及具有发酵特征的稻米淀粉粒。因此可以推测,这两件壶是用于酿酒和储酒。
2018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裴李岗遗址展开新一轮发掘工作,新的发掘显示,裴李岗遗址南部区域墓葬分布范围较广,整个墓葬区域面积可能较以往认识扩大近1倍。并在遗址西部,新发现旧石器晚期遗存,堆积连续,结合其他情况分析,裴李岗遗址旧石器晚期阶段很可能是一处长期利用的重要营地。
商丘古城的“城摞城”之谜
“六月(弘治十五年,即1502年),黄河决口,河水入城,公私廨舍,荡然无存,旧城从此没。”(《商丘县志》)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孙政委在《商丘宋国故城城墙考古发掘收获与初步认识》项目中称,宋国故城城墙考古发掘项目是宋国故城遗址的第二次考古发掘,本次发掘最深处达5米。 “根据勘探资料显示,宋国故城修筑于西周初年甚至更早,该城在春秋战国、汉代时期都曾大规模修葺过。当时的古地面在今天地表以下约11米。”
发掘过程中,在现存城墙顶部夯土层中发现有大量东周时期遗物,也少见唐宋瓷片,但罕见明代遗物,显系宋国故城在唐宋时期修补城墙时挖取早堆积而形成的,后被明代沿用。
孙政委表示,已经清理掉发掘区域城墙两侧的淤土层,完全暴露出城墙连接处顶端,清理出明清墓葬21座、道路1条,揭露出不晚于明代中期的倒塌后的建筑构件、连片的青砖,推测是城墙包砖。
“城墙两侧倒塌的晚期堆积中发现了少量不晚于西周时期陶片,可以说明,宋国故城下面应该叠压着不晚于西周时期遗存,这为确定宋国故城的始建年代,以及探寻先商文化带来新的曙光。”
藏在正平坊里的太平公主旧宅、国子监和孔庙
《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定鼎门街东第二街,从南第一曰乐和坊……次北正平坊。”
正平坊是隋唐洛阳城重要里坊之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国奇在《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中介绍,目前考古工作已经确定了正平坊的确切位置、规模结构及与周围里坊的位置关系。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正平坊内不仅有高等级建筑院落,包括安国女道士观(太平公主旧宅)、国子监、孔庙,还有一些达官贵人的官宅。
郑国奇表示,根据初步发掘,正平坊的四至、内外街道、坊墙和坊门的情况基本清晰。正平坊平面形状呈南北略长的近方形。东、南坊间路较宽,北坊间路较窄。南、北坊门均为单门道结构。内部街道由早期的“十” 字形变为晚期的“丁”字形。
里坊内共发现三处院落。其中Ⅰ号院落占据整个西半坊,东南隅发现Ⅱ号、Ⅲ号院落。初步推测Ⅰ号院落为太平公主旧宅,也即后来的安国女道士观,院落规模宏大。东南隅为国子监院区,中部Ⅱ号院落为国子监,东侧Ⅲ号院落为孔庙。
据了解,正平坊四面坊墙、坊墙居中开门,坊内有“丁”字形的路网结构,并将正平坊分为西半部、东南部和东北部三部分。其中西半坊为一大型庭院占据,坊东南区有并列的三个庭院。西半坊庭院被廊庑分割为不同的空间,南部是园林区,北部为多进式院落。坊东南区由三座面积相等的多进式庭院组成。庭院系以主殿为核心的中轴对称多进式院落布局,由廊庑或墙垣围合而成。
元代墓中的孔雀牡丹图
2021年7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沁阳科创园楼基坑槽内部分区域施工过程中发现的3座砖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元代壁画墓2座(编号M1、M3)。
此次考古发掘的两座元代壁画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行口村东南,地理坐标北纬35度19分67,东经112度84分97。北距太行山南麓约1000米,属于太行山南麓的山前冲积坡地,地层上为红褐色黏士,夹杂有大量大小不一的鹅卵石。
来自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汇报人赵志强表示,M1是一座穹窿顶砖室壁画墓,分为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其中墓道为竖坑式墓道,甬道封门,墓室底部呈近正方形,出土巴砖买地券1块,黑釉瓷罐1件,白瓷盏1件,铜钱3枚。M1壁画上呈现出孔雀、牡丹、祥云、仙鹤、鸾鸟的图案。
M3是一座四角攒尖顶砖室壁画墓,墓室底部呈近正方形,东西长2.2-2.36米,南北宽1.8-1.9米,底部用正方形巴砖平铺成三面北、西、东环绕的棺床,墓室四壁均略呈弧形。
赵志强称,M1、M3所代表的是一处元代中晚期的汉族张氏乡绅的家族墓地。其中M1根据出土的买地券内容推断,其埋葬年代为元(公元1271-1368年)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
两座墓葬壁画中的侍者(女)、画窗和(简化的)仿木结构墓室等特征明显受宋代雕砖墓葬中描摹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题材的影响。这些特征相对还比较普通,仅仅是侍者(女)的形象服饰、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时代的变化,这应该是此地区元代墓葬的“基本公式”。两座墓葬中都包含有的“侍者进酒”壁画内容,其人物描摹、上色、构图动作等特征高度相似,甚至是某种复制、模仿,而根据两座墓葬的排列位置比较分析,M3时代应晚于M1一到两代人的(10-30年)时间。
除此之外,在交流会上,还有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52位学者的精彩报告。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对于河南考古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10月份在河南三门峡成功举办中国考古学大会,会上公布“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河南成为全国入选考古成果数量最多的省份。发来贺信,“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会后表示,鲁山仙人洞、栾川龙泉遗址、新郑裴李岗等研究是河南近几年考古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在众多考古中国课题研究中,夏文化研究是放在第一位的,河南省作为夏文化主要地区,更应投入其中,取得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