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先进制造业“18条”实施细则发布 8项免申即享最高奖3000万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22-03-29 11:29:13

制造业强则城市强,制造业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是青岛的城市底色,制造业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为加快推动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岛城在首个“青岛企业家日”发布了《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就是青岛先进制造业“18条”措施,构建形成了以制造强市为主体,数字赋能、产能跨越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政策引导体系。

为尽快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近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能统则统、能简则简、能减则减”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申报环节和申报材料,制定印发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创新政策兑现新机制,助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确保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开门稳”“开门红”。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细则在青岛先进制造业“18条”政策创下两个全国领先,四个全省创新的基础上,再次抛出免申即享、绿色门槛、亩产效益、全流程查询等创新点,保障政策落地,而这背后是全省“点菜单”式改革试点发挥的效力。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组织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成为大会最强音,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齐鲁大地涌动创新潮,青岛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就是创新的最好例证。

全市首批

创新模式免申即享

如何快速、高效享受到政策红利,无疑是企业最关注的,也是展现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窗口“。

在实施细则中记者发现,制造业单项冠军、服务型制造等8项认定类奖补政策,实行“免申即享”的政策兑现模式,这是青岛市首批“免申即享”的政策,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全市层面率先创新,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更加高效地享受政策。企业无需提报申请材料,即可获取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免申即享”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了“放管服”改革关键关口的前移,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也助推政务服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免申即享模式,让我们非常振奋,以前对于这种认定类项目的财政奖励资金,我们需要在项目获批后按要求分别整理报送资金申请材料,通过市区两级工信部门多轮审核后再进行政策兑现。现在由市工信局直接根据名单进行奖励,既省去了我们企业材料准备的时间,又取消了申报流程,企业可快速拿到奖补资金。”作为首批“免申即享”尝鲜者,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姜健说,企业获评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称号,按照政策预计能拿到300万元的奖励资金。政策细则的利好可以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促进一季度开门稳,资金的尽快到位还能让企业更好地进行研发生产,作为青岛市生物医药行业代表性企业之一,海尔生物医疗创新研发核酸采样一体化方案,助力青岛市和其他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创新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模式,2022年预计拨付资金0.86亿元,惠及34家企业。”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配置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说。

想企业之所想,实施细则还创新了全流程查询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申报透明度,企业通过“青岛政策通”平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从申报政策到兑现政策全流程“网上查询”,助力市场主体公平公正享受政策红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这项措施在全市也是首批试点,审批走到哪一步了,哪一步有问题,企业都可以时时查询到,全流程透明公开。

全国首创

专项资金与“亩产效益”挂钩

好的政策不仅能让企业高效用得上还得用得好,激励企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细则创新“亩产效益”评价结果应用,在国内率先将非投资类资金与“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挂钩,对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A类和B类的企业获得的专项资金按照100%给予拨付,C类企业按照80%给予拨付,D类企业不予支持,激励倒逼企业向“效益好、贡献大、占地少、能耗低”的方向发展。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配置促进处算了一笔账,预计年节省财政资金10%左右,既保障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又能持续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带动亩均产出低的企业实施改造投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国家、山东省部署要求,青岛市已连续两年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根据“单位用地税收、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5项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将工业企业分为A类(优先发展类)、B类(支持发展类)、C类(提升发展类)、D类(限制发展类)四类。截至2021年,青岛市已对8505户企业开展了综合评价,为制定实施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目前,全国其他地区围绕“亩产效益”评价结果四类不同企业推出的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多集中在水电气价格、用地、用能、信贷等方面,如对D类企业的水电气价格进行加价、对A类B类企业信贷利率优惠等。青岛市结合制造业发展现状,在国内率先制定出台非投资类专项资金奖补额度与“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挂钩的政策,这一举措可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精准投放到产出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税收贡献大的优质企业,推动财政资金使用集约化、高效化、规范化,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18条’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又能够通过财政资金力量对企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赋能提效,对我们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我们公司亩产效益评价为A级,可以享受全额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姜健说,财政资金与“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挂钩激励着企业不走弯路,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继续迈进。

跟“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挂钩一样有激励作用,实施细则还创新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差别化支持制度,将“7类情况优先支持”“6类情况不予支持”,对企业实施差别化支持制度,从而挡住财政资金流向节能环保不达标、损害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项目。让感受“模糊”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激励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主动加严环保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全省试点

“点菜单”式改革

无论是青岛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还是配套细则的出台实施,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全国、全省、全市创新,背后是政府部门主动创新,做好企业贴心人,制定政策过程的创新,是“点菜单”式改革的力量。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不精准、不给力、落地难”等问题,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创新政策路径模式:政策调研阶段,主动问需于企,问策于企,邀请行业领军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四新”经济主体参与政策制定。

政策论证阶段,组织产业生态圈的大中小市场主体,围绕政策精准性和可行性,召开政策评估论证座谈会,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中国联通、青啤集团、环球集团等企业代表,轨道交通协会、软件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德衡律所等20余家单位参加座谈,做到了覆盖面广、代表性强。

政策形成阶段,面向全社会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尊重企业主体,始终让企业参与政策制定全程,有力实现了“政策制定市场化、政策导向精准化、政策设计生态化”改革。

创新坚持企业参与政策制定的主体地位,使政策从设计开始、到匹配导向、再到政策落地,始终贯穿企业需求和产业生态主线,有力实现了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资源配置“三个转变”,政策制定市场化实现由“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政策导向精准化,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政策设计生态化,实现由“修链补链”向“构建生态”转变。

制造业政策“三化”改革已经纳入青岛市首批“点菜单”式改革试点,也纳入了全省试点,让企业说了算,推动政策构建从生产端到研发端和市场端的“微笑曲线”,建立起了供给侧与需求侧叠加互补的完整政策体系,将助力打造“工赋青岛、制造强市”新名片,助推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春暖花已开,相信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8条”实施细则的赋能之下,青岛企业将大有作为,奋力开好局、起好步,推动青岛制造业增强竞争优势,争创首批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