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4月13日讯(记者 那慧莹)“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校推出课后服务、延时服务,而教师的负担却在无形中增加。市政协委员、青岛超银学校校长潘晓莉今年两会带来的提案,重点关注教师的负担问题,建议在“双减”背景下进一步为教师减负。
教师事务性工作繁多且低效
潘晓莉表示,“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理应专注于教书育人的教师却被大量低效的事务性工作绊住手脚。各类信息填报、情况摸排、调查问卷等非教学任务层出不穷、反复上报,也由此导致了教师工作时间长、强度高、效率低等难题,无法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及科研工作。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出台的相关减负文件,也显示了青岛对教师减负工作的重视。“教师减负应与学生减负同向而行。”潘晓莉表示,教师作为“双减”的主要实施者,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为教师做好“减法”,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研究,才能真正将学生减负落到实处。
多方合作构建协同机制
潘晓莉表示,为教师减负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需要学校、家长、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多方合作构建协同机制。
其中,政府各级部门应做好主导作用进行宏观统筹,梳理教师负担原因,加强源头管理,将各校教师减负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及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同时推进好各阶段任务的落实;专家学者、教育研究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为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路和经验保障;学校主动探索和尝试各类减负措施,不给教师增加额外负担;家长与学校统一育人理念,让家庭教育回归本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保障减负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试点地区+试点学校”机制
潘晓莉表示,青岛市区域面积较大,地区教育特点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教师负担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和各级各类学校特点,建立完善差异化、精准化的“试点地区+试点学校”机制。
一是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对应“试点区”,地区内学校自愿报名“试点学校”,以现有文件如《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为基础,制定“一区一策”或“一校一策”的教师工作减负清单,所有减负工作需列出优先级、明确责任主体。
二是定期对教师负担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完善减负清单,提高教师减负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委托有研究基础、技术平台的专业机构进行监测,逐步建立教师工作负担数据库。
三是对效果显著的“试点学校”、“试点区域”进行表彰,并在此基础上对减负措施进行总结和提炼,从而推动各地区教师减负工作落地见效。
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
潘晓莉表示,在教育信息化2.0和“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成为减轻教师负担的重要手段。在青岛,有的学校已经开始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搭建的智慧校园系统高效、开放、互联的特性切实减轻了教师负担。
她建议,可以利用信息化让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统一化”向“个性化”转变,学习资源由“孤岛式”向“共享式”转变;基于大数据跟踪和分析,可形成针对学生更加多元化的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准确的学情参考;信息收集、提取、应用、分析等一键式功能减少教师大量事务性、重复性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搭建题库、建立校本资源,减少纸质材料可为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教师负担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双减”工作与教师减负同步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