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赋青岛·智造强市!青岛鲜明地提出这个城市品牌 代表委员和相关专家热议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22-04-16 12:00:00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娄花(署名除外)

“打好‘四新’经济崛起硬仗,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2022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这是青岛首次鲜明地把“工赋青岛·智造强市”上升到城市品牌的高度。

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最强烈、最直接的符号,它既汇集了这座城市的底蕴、优势,又彰显了城市的未来、雄心。青岛之所以打造这个城市品牌,是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深刻考量。

如何擦亮这个城市品牌?代表、委员和相关专家进行了热议。

以先进制造业开启城市上扬曲线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中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在这一号召之下,去年多个中心城市提出了“脱虚向实”的目标。聚焦到青岛,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今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了青岛下一个五年的目标定位和行动路线,提出把“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放到筑牢实体经济根基首要位置,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七大未来产业”。

“优先发展”,这是青岛给予制造业的“特殊待遇”,彰显的是一个制造业之城、品牌之都的“初心”和“信心”。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从青岛经济发展规模的变化轨迹看,GDP的增长曲线与城市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曲线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制造业辉煌时对应着青岛经济排名的高光时刻,青岛的“五朵金花”名扬海内外,纺织业的兴起和发展给青岛留下了“上青天”的荣耀。回顾城市的发展历史,制造业无疑是青岛这座城市强大的基因,也无疑是要传承的城市血脉。

《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青岛工业增加值3884.0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48%,较2020年提升1.1个百分点,这是自2006年以来,青岛工业增加值占比首次上升。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较2020年提升4个位次,实现了“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开局。

站在新的风口,在这极具象征意义的拐点将开启城市新的上扬曲线。

“数智经济”引领新产业发展

产业的发展必须跟上甚至超越时代的步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进入高效能数字经济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必将重塑。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兴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助推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使全行业都获得数字化升级,城市的发展才有光明的未来。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喜欢把“数”和“智”连用,用“数智经济”来更为全面地表达他对数字经济的观点。他建议,青岛需要制定明确的、一以贯之的城市数智经济时代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数智经济重点发展的产业不宜过多,整合传统优势产业资源,借助青岛市制造业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优势,集聚发展要素,结合城市更新+数字科创+产业资本+产业基地四轮驱动促进产业升级,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为青岛工业互联网“腾飞”插上“双翼”,为推动青岛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构建起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国内外所共知认同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战略性新兴产业IP。

杨守彬认为,青岛需要加快建设数智经济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体系,青岛各层级政府要坚定决心、保持定力,坚定执行一套产业规划、一套产业政策、一套招商机制、一批大院大所、一批产业基金、一批高端载体的“六个一工程”支撑体系,聚焦数字技术前沿发展,持续关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应积极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 

围绕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的“1965”体系,杨守彬认为,按照青岛市目前的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海洋产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此外,根据青岛的优势和基础突破发展应急安全产业、卫星产业等具有广阔前景,正处于战略培育期,可以成为隐形冠军的朝阳新兴产业。

杨守彬建议,应全市统筹,集中优势,顶格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全市统筹集中政策、资金、产业、人才、技术、环境“六个优势”,通过市委市政府成立产业链领导专班顶格推进每个战略新兴产业搭建一个区域+一个平台公司+一只基金+一个协会+一个智库+一个园区的“六个一体系”。同时,围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数智经济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城市发展战略产业生态基金(G-CVC),作为青岛市创投的主导模式,通过市级统筹配套基金和政府平台公司,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全产业链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

传统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大量、持续的金融资金投入,青岛七大优势产业中,高端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在“双碳”战略下有一定转型压力,对技术改造升级的中长期资金需求较大。同时,海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持续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升级,金融资源配置需要顺应制造业发展战略部署。

针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长线资金需求,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晖认为,青岛市应围绕化工、装备、机电等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聚焦构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助推金融创新与企业融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引导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设立船舶行业、新能源电站等支行及专营机构,助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线扩建。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需要多渠道金融资源支持,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三大新兴产业,在研发、应用转化、产业化等阶段都存在较大风险,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实现研发投入资金支持和分散风险。面对新兴产业多样化金融产品需求,在加大银行信贷支持的同时,积极引导资本市场形成与转型升级相匹配的多层次投融体系。

姜晖建议大力发展产业引导基金,对投资制造业实体企业的创投风投机构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本地的机构奖励。降低引导基金返投比例,放宽返投认定标准,支持多种方式灵活投资,并加大奖励让利力度。还要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支持力度,通过“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逐步设立企业上市培育基地。

以更强力的人才政策强产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撑,区域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活力,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则取决于人才,关键时期,制造业企业更需要人才支撑。

目前,上海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国家高新区通过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政策,赋能区域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再升级,实现自贸试验区和高新区政策互动、优势叠加、联动发展,成为了上海、江苏自贸试验区相关片区的核心区或联动创新区。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宝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明作认为,这些“他山之石”很有参考价值。

“以我们企业所在的青岛高新区为例,高新区内企业都经历了自建区以来由于区位生活便利、子女教育、通勤交通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带来的人才落地。”高明作说,随着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新区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助力区内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以人才引进促项目落地,以人才引进加快技术创新,以人才引进促产业培育和升级。

高明作建议,市级层面支持青岛高新区复制推广上合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人才政策,进一步提高人才吸引力,全力打造海内外人才聚集的“人才特区”,为区内企业发展和引进企业创造良好的生态氛围。

新场景培育千亿产业集群

开放新场景不仅能助推传统产业的升级,而且能培育新兴产业,从而壮大产业集群。

随着城市更新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更新在国家战略层面重要性日益凸显。青岛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涉及范围和产业广,如何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这一场景,带动大批青岛本土产业链企业参与到青岛乃至全国城市更新行动中,从而实现培育招引出青岛本土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的目标,需要引起全市的高度重视。

青岛有雄厚的智慧住居产业链基础,孕育了海尔、海信、少海汇等一大批物联网、智慧家居领域的头部企业,同时相关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有丰富的城市更新案例。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企业的竞争。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为契机,青岛可以通过整合智慧住居全价值产业链打造的一个开放平台,为企业提供三大无法拒绝的帮助:第一,市场入口,就是共享用户资源。第二,研发优势,整合各行业最优秀的研发资源。第三,资本市场,组建定向基金支持。

同时,青岛可以进一步明确产业聚集区战略定位及布局规划,以产业技术为驱动,建设聚集产业链上中下游技术、方案、产品为一体的智能家居生态产业聚集区,加快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 

根据上海、深圳等地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案例,相关项目往往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社会资本从规划设计、投资、研发、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上深度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社会参与的合力,使项目更可持续,更有生命力。

“通过初步调研,如果城市更新和产业结合,能拉动青岛200亿至500亿GDP,远比我们政府招商团队引进同等规模产业相对容易。”青岛市人大代表、少海汇创始合伙人刘斥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政府平台公司根据城市更新、重大项目建设清单,在同等条件优先选用本地住居产业链企业,拉动地方GDP和税收增长,带动就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场景开放和“以投代招”,以参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项目为契机,吸引一批全球优质企业落地青岛,同时加大对智能家居产业聚集区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明确青岛建设国家级智慧家居聚集区战略定位。通过装配式技术引领,融合家居、家电、艺术,创造智能家居新物种,构建智能家居新场景;同时强化产业聚集、孵化及园区、产业政策支持实现家居产业生态倍数增长,带动智能家居生态融合和相关产业发展,发挥智能家居行业聚集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及效益,建设成为国家首个产值规模超千亿级智慧家居产业聚集区。

事实上,城市更新只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的一个场景,青岛可以开放更多的城市场景,让企业参与其中,产业与城市共成长。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