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在城中村改造中,村民不应被‘安置’,而应成为城市新居民的骄傲。安置房不应成为廉价房、低质房,而应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亿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建设不是房子建设,而是以人为中心的美好生活建设,城中村改造的目的应该是建新村、立新风、塑新民、造新产,显新格局。通过幸福安置区建设做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提升青岛居民幸福生活基准线,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刘强介绍,青岛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城市、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一直是国家人民至上的形象展示窗口,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显著,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但是,作为被城市化进程遗忘的角落,城中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受空间与建筑所限,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差,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破旧平房,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卫生堪忧,就业条件难以改善,且多数聚集了外来人口,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压力,影响了青岛整座城市“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推进,居民征收改造意愿强烈。
刘强提出持续提升城中村居民幸福指数的“四新”理念。“本着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作为着力点,安置房应该在新材料、新科技、新生活和新文化四个方面践行人民至上的党的方针,建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安置区。让青岛不仅是中国城市GDP的新一线,实现城市均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更有机会人生出彩、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刘强表示,以亿联建设的孙家滩社区为例,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原孙家滩村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市政配套设施不齐全、日常生活不便利等民生问题,彻底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将使西海岸双珠路东段沿线现代化城市面貌全景呈现。
针对如何持续提升城中村居民幸福指数,刘强施建议:
一是省钱改造。建设基础条件好,具备改造条件的,按照“双碳”要求,建立新村居改造标准,在保温、防水、防火、厕所等实现新材料应用,在新村社区化管理上实现防疫、防突发事件新标准,在互助服务上通过智慧化改造,实现村民自治与社会治理共参与。临街商铺升级经营,融入城市新生活。在精神生活上,将村庄历史与当代文化融入到街巷,将碳贡献的绿色空间融入到村民健康生活环境中。
二是花钱新建。危旧、存在灾涝、火患的村庄,以村庄申报、街道统筹的方式,实现危旧改造,以新材料、新科技、新生活、新文化为标准,结合青岛城市定位,邀请专门机构,做新村的 一村一产业、一村一文化、一村一建筑风格的挖掘与梳理,重塑当代城市新居民的人文社区。
三是统筹迁建。多渠道资金统筹,村与村民、街道、区分级落实;做到“社会资金引导,开发用地平衡;国家财政申报”。配合城市新定位,服从城市更新战略,按照整体规划,全域统筹,与有信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共同实现片区改造。以达成城中有新村、新村有产业、产业有文化、文化有科技的幸福家园。
四是文旅等部门做品牌与全域旅游的深度推进。与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企业协同推进,避免简单卖地的旧方式,通过城中村改造,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调整、产业项目导入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