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实习生 黄运龙
拆除炸弹剪红线还是蓝线?特警队员告诉你,现在爆炸物的起爆装置有静电、红外线、声控等,很多时候你看不到电线;近距离拆弹如果失败,防爆服穿和不穿其实没有什么两样……排爆手,是一个特殊而又高危的职业,他们的“战场”不需要围观者呐喊助威,没有队员提醒帮助,有的是在自己的“无声世界”里瞬间判断,解除危险,与时间赛跑、与对手博弈。每一次排爆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面对危险他们也会害怕。只不过他们选择了担当,用生命去守护警徽的荣耀。
在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中,青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立足实际,不断加强实战训练。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探访现实中的排爆手都需要经过哪些训练、如何才能快速而又准确地排除爆炸物。
伪装手段变化多
一旦失败难生还
红线、蓝线二选一?真实的拆弹现场,你可能不只看到有两条线,很多时候甚至连线路都看不到。青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民警周军光说,“我们不知道这个炸弹是怎么伪装的,放在哪里,是什么类型的炸弹,爆炸的威力到底是怎样的。这一切在我们到达现场后都是未知的。所以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计划都必须要谨慎再谨慎,没有一丝容错率可言。”
2014年,警方抓获一名嫌疑人,其供述在家中存放有部分水管炸弹。接报后特警支队组织力量赶赴嫌疑人的住处进行处置。根据嫌疑人供述,爆炸物放在厨房台面的暗格里。周军光说,嫌疑人的供述只能作为参考,谁也不知道现场会不会有其他伪装。当时到达现场以后,特警队员注意力高度集中,脑海中迅速闪过十几种可能伪装。作为主排手,周军光先使用金属探测仪确认水管炸弹的位置,使用软管窥镜观察暗格内部构造,确认无诡计设置,再打开暗门,最终将爆炸物起获。
周军光介绍说,现实中遇到爆炸物,最安全的处理办法是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进行引爆。只有到了万不得已,才会选择现场拆除。存在的伪装也可能会有很多种,哪怕只有1%的可能性,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排爆手是非常危险的职业。离爆炸物越近,爆炸所带来的伤害便越大。在排爆开始之前,特警们必须穿好防爆服。防爆服重70多斤,头盔重15斤,具有抗弹片、防高温的作用。内部环境相对封闭,穿上它呼吸困难、行动不便,一个人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穿戴。每次穿防爆服都需要同事帮忙才能完成。排爆服的安全范围是三米。
据特警们介绍,近距离拆弹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一旦拆除失败引爆炸弹,这么短的距离即便穿着防爆服也无济于事,一旦爆炸,特警们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拆弹之前练体能
防爆服重70多斤
如何才能又稳又快地处置爆炸物?特警队员们平时都是如何训练的?恰逢青岛特警开展2022年度春季大练兵,记者在特警支队四大队的训练场探访了队员们的训练科目。
拆弹特警们最基础的是体能训练。发现疑似爆炸物,安全的警戒距离是80米。听起来不算远,但如果让你穿着70多斤的防爆服,戴上15斤的头盔,就没那么轻松了。
特警支队四大队民警战阿明说,排爆工作对体能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一个人在高压力环境下,体力消耗特别快,一般工作半个小时左右,体力就不支了。而且,发现疑似爆炸物,第一时间都会断水断气断电,电梯是没法使用的。穿着防爆服爬楼梯是正常操作。为了训练体能,他们每天都要穿着防爆服跑400米,然后上下爬楼梯。
气喘吁吁练“绣花”
筷子夹豆练“搬家”
特警们在体能冲刺训练后,会接着在气喘吁吁的高心率状态下进行筷子夹豆、穿针引线的训练。在训练场有两个碗,其中一个碗装满了黄豆和红豆,特警们需要拿着筷子将黄豆全部挑出,指导员会进行计时。接着来到旁边,需要将线精准穿入一个个针眼,反复操作,最终需要穿将近20个针眼。在训练特警们耐力的同时,兼顾锻炼眼力、准头。
民警郭忠海说,他还曾在训练中戴着放大镜,用绣花针在一粒大米上钻孔。“一天除了吃饭、上厕所和休息,都是练习这些科目。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成为排爆手。”郭忠海回忆,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和非凡的耐力,他通过了考核,加入了排爆小组,从操作手当起,学习各种业务,一步一步成长为排爆手。
演练和实战,其实差别很大。现实的场景各种各样,为了锻炼队员的注意力,演练的过程中会设置各种噪音。队员拿着平衡炸弹走楼梯的时候,两边会突然燃起大火,甚至出现非常大的爆炸声响。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正常人会下意识动一下。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特警队员需要做到心无杂物,手掌纹丝不动地穿越火线。
除了日常的训练,排爆特警们就是泡在实验室以及操作室里。记者在实验室看到,满满一墙,全是各种各样的炸弹。
静电炸弹,只要用手一碰就会爆炸;光敏炸弹,光照强度变化作为爆炸的条件;还有红外线炸弹等,伪装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有伪装成方便面的,也有伪装成鞋跟的……每一种爆炸物,每一种伪装,一旦遇到了该如何处置,每一种可能他们都会训练很多次。通过这样的训练,在赶到现场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其实他们也会怕
只是选择了勇敢
排爆手战阿明说,他把每一次训练当做实战训练,排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背后是学无止境,三年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大量排爆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
从事排爆特警,家人也非常担心。从2006年开始,他就从事排爆工作。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从来没提过具体的工作。直到工作了六年后,因为成功处置了一起警情,他在饭桌上兴奋地谈起来,才发现说漏了嘴。父母得知以后,甚至直接劝他换一份工作。他耐心跟父母沟通以后,父母渐渐了解了这份工作,虽然还有担心,但也没有再反对。
每一次拆除现场的成功,对于身体都是巨大的消耗。因为这一刻,可能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在这种压力之下,对于每个人都是极大的挑战。到现场前,也会有焦虑和担心。但是,“到了现场的那一刻,马上就进入状态,内心也冷静下来。”周军光说,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也会害怕。但是,当走上战场的时候,他们深知责任的重要性,他们选择勇敢担当。这种使命意识让他们冷静下来,集中注意力,然后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跟技能,去破解一个又一个的爆炸物。
记者体验
穿防爆服跑一会累瘫 端平衡炸弹被“引爆”
转移爆炸物,两只手需要多稳?特警队员给记者拿来了一个“平衡炸弹”,里边是四个方向的水银柱,只要手稍微一抖动,线路就会接通引爆炸弹。记者没有穿防爆服,端起爆炸物走上一段楼梯,往上走的时候还算平稳,正当记者窃喜的时候,水银柱接通了。特警队员说,这只是一个模型。如果你知道手里拿的是真炸弹,身体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而特警队员就需要克服这种正常的身体反应。
在特警队员的帮助下,记者穿上了厚重的防爆服。刚穿上靴子,感觉有十几斤,走起路来不算轻松。特警队员说,防爆服最重的是上身,有三四十斤,感觉像扛了两个大桶水在肩膀上。最后,特警队员帮记者戴上十几斤重的头盔。
面罩放下后,感觉自己跟外面的世界已经隔离开了,能清晰地听见每一次呼吸。记者尝试往前走了几步,身体就像机器人一样,动作僵化。防爆头盔的重量让整个头部都无法正常转动,跑起来感觉全身像灌了铅一样。
因为有面罩的原因,里边非常憋闷。跑了几十米,记者想要尝试拿起筷子来夹黄豆,但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