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4月24日,青岛市政府召开的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青岛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2021年,青岛市辖区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5253件,审结5363件。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受理各类案件1696件,审结1497件,其中技术类案件受理853件,审结755件。
案件主要呈现4大特点。一是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跨域案件增长迅猛,2021年青岛市辖区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增长38.3%,青岛知产法庭受理案件数量增长5.8%,跨域案件增长65.6%。
二是涉及技术领域的案件不断增加,案件难度逐年加大,专利、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等疑难复杂技术类案件增长迅猛,涉及生物基因、手机通讯、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领域的案件给审判带来全新挑战,技术事实查明难度加大,对法官审判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案件标的额不断增加,权利人维权期待值不断提升。2021年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受理案件总标的额近63亿元,最高标的额达1个亿。
四是涉及大型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增加,部分案件主动选择青岛作为纠纷解决地。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214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青岛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司法公信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努力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坚持“精品审判”,打造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审理的“饿了么”诉“美团”“二选一”不正当竞争纠纷案、首起非法“刷单”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等有较大影响的新类型案件被《人民法院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审理的“喜力”商标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等获评“中国十大最具研究价值知识产权裁判案例” “2021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全省法院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加强智慧审判,在全省首创“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该系统运用3D扫描建模技术对实物证据进行3D建模,形成高清三维展示模型,有效解决知识产权审判中证据固定难、管理难、移送难的问题,为法官查明事实和当事人诉讼提供了便利。该项经验为最高人民法院所推广,并被评为“2021青岛十大法治新闻”。
加强跨域协作,提升半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水平。打造胶东半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新格局,实现跨域巡回审判“全覆盖”。开展巡回审判及跨域证据保全、技术勘验71次,为跨域地区当事人提供便利。赴各跨域地区为人民调解员专题授课,委托调解,不断提升跨域区域知识产权多元纠纷化解水平。
深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提升技术类案件审判质效。提请人大任命41名技术专家担任陪审员,深入参与案件庭审、现场勘验等诉讼活动,协助法官准确理解和高效查明案件的专业技术问题,将专家在技术类案件审理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推进“青知”品牌化建设,发挥知产法庭示范性作用。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涉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在线举办“知识产权赋能企业发展”等专题讲座,受众15000余人。通过“青知讲堂”系列讲座、庭审进校园、知识产权论坛及研讨会主题发言等活动,不断提升“青知”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市中级法院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在胶东半岛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窗口和示范作用。发挥职能作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青岛地缘优势,审理好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积极优化半岛营商环境。发挥跨域管辖制度优势,深化跨域巡回审判及司法行政协作,助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强改革创新,完善“3D证据管理系统”,探索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互联网审判新模式,打造知识产权智慧审判 “青岛经验”。加强“青知”品牌建设,发挥调研基地优势作用,围绕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专项司法服务,营造支持创新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