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动态:半岛调查丨换个马甲打擦边球?“助力车”双骑行新模式属性成谜 安全隐患引争议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2022-06-26 05:49:21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吕华

因难以有效解决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引导管控的难度较大,近年来,共享电单车逐渐退出各大城市街头。在青岛,早在2020年底,各区市也开始陆续清退共享电单车,相关运营公司也随之撤出。

然而,近日有市民发现,岛城部分区域的街头又出现了共享电单车的身影。同样需要使用电瓶、同样没有悬挂车牌,同样没有配备头盔,不同的是这次的车子换了新造型,车把上的电门开关不见了,改成了脚蹬触发的方式,并取名“助力车”。


(相关资料图)

骑着“助力车”的通勤族

这种用电的“助力车”到底是共享单车的“新物种”,还是打了个“擦边球”?相关部门对此是什么态度?其他企业是否也能“抄作业”上市这样的产品呢?记者展开了调查。

>>>模式更新

共享电单车再现街头

“不是说取消共享电动车了吗,怎么又回来了,这是重新放开了吗?”近日,市民王女士在青岛农业大学附近见到了一排停放在路边的共享单车,与普通自行车不同,这些单车上都带着电瓶,只是电瓶更小巧位置更隐蔽。

6月22日,记者来到正阳路靠近民生城市广场的位置,一排蓝白相间的共享单车停在人行道上,车身上均喷涂着“哈啰”标识。

长城路上的“助力车”投放点

从外观上看,这些单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梁明显更加宽厚,大梁上半段是一块细长条的电瓶。记者现场采访时恰逢哈啰的工作人员过来更换电池,拆卸下的电池上明确标示,该电池为小哈换电锂离子电池组,额定容量为5Ah,充电限制电压为42V,最大放电电流为8A。

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这些车子大约是从今年5月底开始投放的,前期共计划置换升级3000辆,每个投放点投放5到10辆。王先生说这是哈啰单车推出的“助力车”,算是普通共享单车的进阶产物,采用的是“有电省力、无电单车”的双骑行新模式。

所谓“双骑行”,即有电时,电池会在骑行的过程中提供推力,无电时,车子又跟普通单车别无二致。

换电人员正在给“助力车”换电池

记者扫码开车后,哈啰APP上便跳出了服务区域的蓝线框图,框图内标注着停放区域规划出的P点停车位。王先生向记者解释,“助力车”超出蓝框区域便会自动断电,而如果不能在指定P点停车位归还车辆,骑行者需向哈啰官方交付调度费,调度费高时可超过30元。

记者试乘时发现,与普通电动车不同,“助力车”将电门开关的设计由车把手转移到了脚蹬,当脚蹬旋转至半圈左右时,便会触发“助力车”供电系统,从而为骑行提供向前的推力,但当脚部动作停止后,供电系统也会随之断开。

“有电动助力骑行肯定更轻松一些,毕竟青岛的路不是那么平,而且换乘地铁什么的距离也比较长,电动的肯定要更方便。”习惯地铁+骑行这种通勤方式的李女士表示。

不过李女士也对其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按说电动车都要挂牌照,而且骑行的话都得戴头盔,这种共享单车都没法满足,如果一旦发生事故,不知道单车公司该承担什么责任?”

>>>属性成谜

是“擦边球”还是“新物种”?

实践表明,共享单车的确有效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难题,但加上“电动”二字,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无法挂牌、车辆充电及电瓶火灾、电池污染等都是难以避免的安全隐患。

所以,对于共享电单车的态度,各地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共享电单车被明令禁入;在青岛、宁波、昆明等城市,也都曾进行过共享电单车的集中清理。

“从骑行者的安全考虑,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公安部门不给共享电单车挂牌,而国家规定电动车是必须要挂牌的;二是骑行者无法佩戴头盔。”城阳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所以只要属于共享电单车,都应该被取缔。”

那么,眼下这变了模式、换了姓名的“助力车”,还属不属于电动车呢?

换电车中的“助力车”电池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对此态度很明确:只要牵扯到“电”,不管在模式、名称上换什么花样,均应当属于电动车的范畴。

即墨区交通运输局也是同样说法,其工作人员表示,整个即墨区已于近期完成“助力车”的清理工作,后期仅有零散车辆需要处理。记者在哈啰APP内“助力车”服务区域发现,目前即墨区虽仍显示为蓝框区,但框区内均显示“附近500米暂无可用车”。

值得一提的是,与区市交通运输部门的态度不同,城管部门对“助力车”属性的界定却多了不少缓和的余地。“‘助力车’是靠人力驱动,与纯靠电力驱动的车子有差别,因此不应该简单将之归类为电动车。”城阳区城管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达了他的个人看法。

正阳路上的“助力车”骑行者

“‘助力车’其实是根据我们的共享单车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哈啰“助力车”加盟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承,“助力车”虽具有电动车的属性,但哈啰已运用技术性的手段跟用户之间形成强绑定,通过后台系统的操控来规范用户的使用。“它的最高时速不会超过25迈,电池容量也仅为5Ah,均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

>>>监管困惑

更多企业期待一视同仁

“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支持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目前岛城各个区市的交通主管部门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趋于一致,但对于“助力车”是否需要被取缔,各区、市似乎又有不同的看法。

记者从哈啰APP了解到,目前青岛市共有城阳区、即墨区、高新区(两个)、青岛世博园五个“助力车”投放点。其中,即墨区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员表示“已进行‘助力车’的清理行动”,哈啰APP也已显示“暂无可用车”;而城阳区相关部门则表示仍需进一步核查;哈啰APP显示,城阳区、高新区的“助力车”服务仍在照常运行中。

工作人员在长城路上投放“助力车”

“监管政策跟不上共享单车的技术更新速度。”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如此解释“助力车”如今出现的监管空白,该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来相关指导意见其实并没有多少更新。

早在2017年,为了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记者检索后发现,在各地出台的有关共享电动车的政策中,很多都是依据了这一指导意见。

“青岛是典型的丘陵地形,这边的用户需求还是很大的。”哈啰出行公关部山东负责人卓泽群认为,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的出现,实际上是给城市缓解了一部分交通压力。“后续我们希望能跟青岛市主管部门沟通,做一些管理政策的创新,比如车辆管理、安全管理,如何与交警部门配合,约束一些人的不规范骑行行为。”

另外一家共享出行公司运营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也希望能跟城市探讨一种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而在此之前,对于不同企业推出的这些“新物种”,希望监管部门可以一视同仁。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