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黑色工作服虽已褪色但很干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透出久经岁月雕琢的痕迹,手拿一把剃头刀……她叫董伟华,一位54岁的老党员,她是台东街道金剪刀工作室主理人,也是金剪刀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打从2007年退休后,她一直坚持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理发,15年来没收过一分钱,她说:“这种奉献获得的快乐,是用钱买不到的。”
(相关资料图)
>>>9:00
“王阿姨,您好呀,又要出门去买菜呀。”6月24日早晨9点,位于台东五路4号的金剪刀工作室又和往常一样开门纳客了。董伟华早已换上工作服,站在门口和路过的街坊邻居热情地打招呼。金剪刀工作室面积不大,但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她边收拾边说:“提前半小时到岗,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来了之后先打扫卫生,再准备理发工具,顾客来了洗洗头,坐下就能剪头发。”
“大姐,夏天来了,我帮你把头发剪短点吧。”“可以,董师傅你的手艺我相信!”开门没一会儿老顾客刘敬萍如约而至,边剪头发边交谈,董伟华的动作沉稳而熟练,不到20分钟,刘敬萍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清爽了。虽没有花哨的造型,却“剪”出了老人的笑容,刘敬萍对着镜子,忍不住看了又看:“这头发我满意,真是感谢,总麻烦你,还不肯收钱……”
>>>9:30
9点半,店里顾客还不是很多,趁着理发的空档,记者跟董伟华闲聊起来。“10余年来,光是剪刀就不知道换了多少把,还有各种常用的理发工具,每次都是我自己‘埋单’。此外,为了让自己手艺更精湛些,我还会利用休息时间,观看网络上的理发视频学习新技术。董伟华说:“我是党员嘛,能为大家服务很光荣,花点时间花点钱不算什么,看到大伙高兴我也高兴。”
>>>10:00
10点多钟,店里的顾客逐渐多起来,幸好此时金剪刀志愿服务队的顾师傅前来帮忙。两人一起,理发的速度顿时变快了许多。虽然忙,但是对待每一位顾客董伟华都十分耐心,聊家长里短。在一旁等待的客人大多是街坊邻里,大家都很熟,在一旁说说笑笑。
“我们来这边理发五六年了,这里价格公道,理发师服务热情、手艺也不错,还坚持15年专门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正在一旁等待的老顾客崔镇君陪着老伴前来理发,看见记者,忙着抢话过去,还开玩笑说自己是够了60岁才来享受免费理发服务的。
>>>11:00
“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不值得报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后,11点多钟,董伟华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跟记者聊天。说起义务理发的初衷,她告诉记者,2007年她得知社区有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因大腿骨折在家躺了两个多月还无法动弹,在去探望老人时,她发现老人头发又长又乱,当天她就带着理发工具上门为老人理了发。从那以后,她每个月都会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直到老人去世。也是从那时起,董伟华就背起了她的理发工具箱,开始为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义务理发。不仅如此,小区其他老人招呼一声,她也是随叫随到。
在董伟华的带动下,陆续有5名志愿者参与义剪服务。同年,金剪刀志愿服务队正式组建。2020年,在威海路社区党组织的支持下,“金剪刀工作室”正式成立。董伟华介绍,金剪刀志愿服务队是采取“定点+流动”的形式,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预约义剪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现在有了这个工作室,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过退休了还可以发挥余热,我觉得很有意义!”她说。
>>>12:30
中午12点半,董伟华终于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匆忙吃完午饭之后,她又赶紧回到店里收拾工具。她说:“下午有一户老人约了我上门剪头发,我得提前准备好工具。”
>>>14:00
下午2点,记者又跟着董伟华一起来到居民董淑贤的家中,进门穿上鞋套,做好消毒准备工作后,只见董伟华左手拿着梳子,右手拿着剃刀,熟练地给满头白发的老人理发。“头低点、再低些,好,别动了。”她熟练地用剪刀把老人脑后的头发剪下。“好,抬起头来。”她一手用梳子,一手用剪刀,修剪老人侧面的头发。很快,老人的白发被理得整整齐齐。
“别看就这么两下子,这可是个技术活。”董伟华说理发前,她会不断地用手测试水温,生怕让老人凉着或烫着。理完发,她总会将老人面庞、耳朵等部位的每一根细小残发清理干净,然后打扫完“战场”后,才自行离开。每次为老人理发,董伟华还会拍照片和视频做记录,她说:“这样可以记住每位老人的理发时间,方便推算下一次理发是什么时候。”
>>>15:00
剪完头发,董淑贤告诉记者:“我腿脚不方便,这些年多亏了董伟华,想剪头发了,只要一个电话,她随叫随到,真是太感谢了。”下午3点,从董淑贤家出来,董伟华又提着工具箱赶往下一位老人家,忙完回到金剪刀工作室已经接近5点了,一天的工作才算是将将结束。
“2007年我正式入党,作为一名党员,受党教育十几年,应该为国家、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回到工作室,董伟华也是片刻不闲,边收拾理发工具边说:“给老人们剪头发时,看到他们的笑脸,自己感觉到很欣慰,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只要他们开心,我会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