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讯:锔艺人生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2022-08-22 17:35:02

中国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指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艺。曾经的锔瓷师傅又被称为“锢漏匠”“锢漏子”“小炉匠”。在马路上,胡同口,常常听见他们响亮的吆喝声。如今,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会的人也越来越少,师傅们也转入室内。在时代的变迁中,这一手艺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陈氏锔艺,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五代人的传承与发展,让上万件“老物件”重获新生,同时,这门手艺也有了新的传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陈大雷教儿子陈嘉豪手艺。

近日,记者在市北区十五大街古玩城的大雷锔工坊工作室内,看到了满墙的茶具、银器。再细看,各式茶壶上点缀着点点银色,有的还被别出心裁地做成花朵形状,精致夺目。陈氏锔艺第五代传人陈大雷正在教儿子陈嘉豪制作用银饰制品,“手造这个银器需要掌握好力度,而且敲打的时候锤子的分量也要掌握好,不能轻、也不能重,这全凭着经验和手感,干这个活需要沉下心,坐得住,这事就成了一半。”陈大雷边干活,边告诉儿子注意的事项。“你看看,锔艺讲究一气呵成,锔的时候得用心,认真对待手上的物件,不能分神……”没一会,一件小巧精致的银饰已经在陈大雷的巧手下手造而成。

这是一个宋代的建盏,陈大雷用锉修补高低不平的口牙。

陈大雷的工作室在门店的小二楼上,每次工作时,他需要爬着梯子上二楼,这个工作间地方不大,只能弯腰来回走动,大雷师傅坐在这里很少动弹,基本上就是埋头工作,一会修补一个建盏,一会修复一个茶壶或者一个花瓶,手中的活总是不断,由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多破碎的器皿经过他的巧手摆弄,很快就“新生”。别小看这个重修的物件,有时候它承载一个人回忆和念想,把它修复好了,当年的回忆还在,一件作品从开始修复到完成,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正所谓慢工出细活。

陈大雷在不大的工作室里忙碌。

“很多人对锔艺不了解,其实锔艺就是把破碎的物件恢复原貌,恢复使用与观赏的价值。锔艺又称锔活儿,早年间谁家里有个破碎残缺的锅碗瓢盆,都是靠那些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锢漏匠进行修补,那个年代的修复不是为了好看,就是为了能继续使用。 这门手艺说起来或许并不复杂,就是把破碎的器皿接好,再用金刚钻钻孔,用锔钉抓牢,补后恢复原样。但是真正制作起来,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陈大雷表示。

陈大雷正在修补一个茶壶。

据了解,古老的三百六十行,锔艺排行第三十七,为了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锔艺、传承这个行当,三十年来,陈大雷为全国各地的用户和一些网上熟悉的客户修缮古董、文物、茶具、瓷器、玉器、手造金银器皿等。如今陈大雷有固定的客源渠道,有精湛过硬的技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儿子陈嘉豪今年18岁考上了大学,选择了工艺美术珠宝设计专业,同时对这门家传的手艺很感兴趣,陈嘉豪随父亲做修复也有九个年头。

陈氏锔艺去年列入了省级非遗。

2021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氏锔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作为陈氏锔艺第五代传承人陈大雷,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了高浮雕錾刻技巧、内膨胀修复技艺用于不同器物修复。这二十几年间,经其手的各类器件上万件。那些因意外受损但具有收藏、思念价值的器件,经过他的双手,破镜重圆变得完整,重获了新生!

陈大雷告诉儿子,烧银器时注意火候。

这是干瓷器活的金刚钻

陈大雷准备修补老物件。

用沉香的残料,雕刻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给花瓶进行画瓷。

工作室在门店阁楼上,需要爬梯子上去。

锯瓷时的调色

干锔艺活用的工具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