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李沧区京口路,一家停业很久的便利蜂便利店拆除了门头,现场施工围挡显示,这里即将变为一家咖啡店。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便利蜂已注销了59家青岛门店。
李村步行街,一家便利蜂已关门
(资料图片)
李沧区夏庄路,一家便利店关闭后,店面正在招租
记者探访发现,去年9月,迷你岛宣布退出青岛以来,连锁便利店市场“硝烟”并未散去。进驻写字楼地铁站、降价促销……近年来,随着各种揽客大招不断上演,便利店市场洗牌也在加剧。与此同时,仍不断有“新面孔”前来抢滩。
相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多年发展,青岛本土便利店市场已形成了一批主力品牌。应进一步加强引导,助力企业前后端协调发展,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而拓展更大的市场。
>>>调查
便利蜂注销59家青岛门店
作为国内便利店行业头部品牌之一,便利蜂进入青岛市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今年上半年,便利蜂多家门店宣布暂停营业。如今,这些店面怎么样了?
远洋广场,便利蜂便利店正在营业中
8月26日,记者在李沧区书院路苏宁大厦看到,一家便利蜂便利店大门紧闭,门头上的招牌只剩下了“24小时便利店”字样。在古镇路和向阳路步行街,另外两家便利蜂同样拆除了门头,店内堆放着杂物,已无继续营业迹象。在京口路绿地科创大厦一楼,一家便利蜂便利店内人去房空。
9月20日,在市南区福州南路9号新世界大厦入口处,一家便利蜂便利店大门上了锁。大厦保洁人员介绍,该门店已关门歇业大半年。公开信息显示,这家店于两个月前注销。在漳州二路,一家便利蜂便利店处于暂时停业状态,门口成了外卖小哥的歇脚地。在李沧区枣园路,便利蜂虎山花苑店变成了一家生鲜超市。
漳州二路,一家便利蜂便利店暂停营业,门口成了外卖小哥的歇脚地
香港中路远洋广场,一家来自外地的便利店品牌吸引了众多顾客
2020年3月,便利蜂落地青岛,短短两年先后开设了百余家门店。9月22日,记者通过便利蜂官方微信小程序查询发现,目前青岛门店仅能查到39家,其中,市南8家、市北13家、李沧6家、崂山5家、城阳4家、西海岸3家,而且部分门店处于“休息中”。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尚未接到某个区域大面积撤店的通知。她称,“休息中”的门店属于暂停营业。
9月13日,记者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便利蜂众多青岛门店,已有59家办理注销手续。一些门店从成立到注销,只有短短几个月。以便利蜂福临万家二店为例,该店成立于今年3月,7月初办理了注销手续,仅运营了4个月。从全国范围来看,相关报道称,今年以来,便利蜂暂时关闭及彻底关闭的门店差不多700家。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讲师王海玉分析认为,便利蜂是一家受资本驱动的企业,为了谋求上市和追求门店规模,在多个城市不断加快布局。“实际上,开便利店讲究‘金角银边’,地理位置非常关键。从青岛市场看,作为后来者,可供便利蜂选择的好地段并不多,即使有一些好的店面,获取成本也相当高。同时,经营便利店还要面临一个养店周期,如果在一定期限内达不到盈亏平衡点,只能选择关门。”
市场激战中屡见出局者
今年以来,便利蜂在青岛接连关闭门店的举动也引起了同行的关注。青岛友客便利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璟铭坦言,便利店市场竞争正日趋激烈。
在南京路与宁夏路路口,记者走访发现,数百米的范围内至少分布了4家便利店。在南京路阜外医院附近,相隔不远就有两家便利店沿街而立。在宁夏路广电大厦附近,距离一家7-11便利店不到百米,一家可好便利店刚刚开门纳客。在李村公园公交车站附近,百余米的路段“盘踞”着三家便利店。
宁夏路地铁站,友客便利店一开张就吸引了不少顾客
9月17日,在江西路,一家本土便利店的工作人员直言,在市区繁华路段,一个路口分布两三家便利店很常见。她说,为了应对挑战,店里也在不断提升服务,比如提供热水和休息座椅,为顾客营造温馨的环境。同时,店员还要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进行合理配货。她说,0时到6时是客流量最少的时段,店员一般都在点货、补货、做快餐等。“旅游旺季的效益相对好一些,但到了淡季,营业额就不太好了。”
当便利店“遍地开花”,降价促销也成了一些商家们的吸金“利器”。中秋节前夕,记者走访发现,不少便利店的打折幅度一个比一个给力。在便利蜂,货架上挂着醒目的7.9折、第二件半价等标签。在多家友客便利店门口,部分饮料等商品正在大力促销。在市北区CBD、新都心等地,7-11便利店门口的小喇叭反复播放着促销信息。在中崂路优同便利店门口,领券、满减等海报格外醒目。
多方博弈之下,出局者并不少见。在李村大崂路一处公交车站旁边,一家便利店闭店后一直处于待租中。在不远处的广业锦江大酒店旁边,一家便利店撤走后,至今尚未找到新的租客。在夏庄路李村公园附近,一家便利店已关门两个多月,这里即将成为一家烘焙店。“一年租金十多万,再加上人员工资、水电费等支出,经营压力确实有点大,这家店也就开了一年多。”一位知情者说。
“市场经济发展,竞争很正常。”山东优同便利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民分析,有的路口或区域便利店较多,并不完全是恶性竞争,一是便利店也有差异化经营,二是因为当地人流量、商业业态支持这些店面发展。他说,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商业的升级变化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优胜劣汰是自然现象。“既然这些店能生存下去,说明市场是需要的。”
地铁站写字楼里抢占流量
事实上,便利店战场已逐渐从繁华的街头、热闹的社区向更多“流量领域”延伸。比如,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也成了众多便利店品牌的“必争之地”。
8月23日,记者在宁夏路地铁站出口处看到,一家刚刚开业的友客便利店成了上班族的能量“加油站”。只见门口摆放着众多促销商品,货架上的商品摆得满满当当,还可以买到热乎乎的现磨咖啡。此前,在万年泉路地铁站,友客便利店一开张就吸引了不少乘客的目光。青岛友客便利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璟铭告诉记者,目前,友客已在地铁沿线开设三家店面,第三家店位于中山公园站,是樱花主题店,每天吸引着大量过往游客驻足打卡。
一家便利店内的打折促销信息
不仅是友客,7-11便利店也在抢抓地铁商机。公开信息显示,目前该品牌已完成在青岛北站、清江路站、台东站、井冈山路站、江西路站等多个站点的布局。记者还发现,在紧靠李村地铁站的维客星城,一家名为“宜快宜慢”便利店在此扎根多时。
江西路地铁站,7-11在此开设了一家门店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青岛楼宇经济风生水起,写字楼也成了便利店“新战场”。
记者在市南、市北和李沧走访发现,远洋广场、阳光大厦、保时捷大厦、福泰广场、华仁国际大厦、世贸中心、海航万邦中心、颐和国际广场、招银大厦、远洋广场、阳光大厦、7080中心广场、卓越大厦、CBD万达广场、凯景广场、安泰广场、财富地带、万科中心、亚马逊联合创新中心、苏宁大厦等众多楼宇内均可见到便利店的踪影。
在东海西路保时捷大厦,一楼南面和东面分别开了一家可好便利店和便利蜂便利店。在香港中路福泰广场一楼,便利蜂便利店与7-11便利店仅一门之隔。在市北区CBD卓越大厦一楼,一家便利蜂便利店与不远处的友客便利店仅相隔几步之遥。在李沧区书院路苏宁大厦一楼的南面和东面,也“驻扎”着两家本土便利店。
“光顾便利店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的一日三餐都是在便利店解决的。”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讲师王海玉介绍,便利店具有鲜明的目标定位,其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而写字楼、地铁站等场所客流中,年轻消费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正是商家们争相进驻的原因。青岛友客便利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璟铭向记者透露,他们的会员中70%以上都是年轻消费者。
>>>观察
市场不断洗牌
仍有商家抢滩
友客、可好、优同、7-11、利群、便利蜂……走在街头,众多便利店品牌令人眼花缭乱。记者梳理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近几年发布的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从中一窥青岛便利店市场变化。
从榜单看,友客长期稳居青岛本地便利店行业“头把交椅”,可好、优同等品牌增长势头同样迅猛。2019年发布的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显示,友客以310家门店数量位居第55位,利群便利以182家门店位居第78位,可好以173家门店位居第80位。
一年后的榜单显示,友客以378家门店的数量位居第50位,可好以316家门店位居第60位,优同以202家门店位居第76位,利群便利以198家门店位居第78位,迷你岛以105家门店位居第99位。至此,友客、可好、优同三强鼎立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从2021年的榜单来看,友客以462家门店位居第46位,可好以435家门店位居第49位,优同以286家门店位居第65位,利群以205家门店位居第76位。进入2022年,可好门店数量已达605家,位居第42位,友客门店数量为586家,位居第44位,优同门店已达458家,位居第54位,利群便利门店数量为209家,位居第83位。青岛友客便利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璟铭介绍,目前友客最新门店数量已超600多家。
去年9月,迷你岛宣布退出青岛市场。记者探访发现,目前,部分迷你岛昔日门店已被一家名叫“罗嘉”的新品牌接手,其门头上带有“优同集团”字样。一位店员称,之前确实与优同有过合作,但现在两家之间已没有关系。
尽管洗牌加剧,仍不断有外地品牌前来抢滩。作为外地品牌,宜快宜慢已在市南、李沧等地开设多家门店。在远洋广场内的宜快宜慢便利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店开业一年多,目前采取了与优同合作的模式。“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我们对青岛市场很看好。”一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说。
山东优同便利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民介绍,目前,优同已走出山东市场,在徐州、连云港、南京等多个城市开了30多家门店。作为大本营所在地,青岛未来仍是布局的重中之重。在他看来,青岛市区人口已超七百万,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求,青岛市场每年开店数量在所有已布局城市中仍放在首要位置。”
“未来仍将立足山东市场,稳步发展。”青岛友客便利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璟铭介绍,友客已在省内多个城市布局,但青岛同样也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市场。他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友客对新增门店VI进行了全面升级迭代,今年8月上线了友客大友和小友IP形象,以进一步增强对品牌的识别度和用户黏性。“我们的新增门店将全部采用新一代门店VI。”
>>>声音
助力协同发展
拓展更大市场
在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讲师王海玉看来,便利店不仅承担着售卖的功能,还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温度和活力。他说,日本平均1500人左右就有一家便利店,国内一线城市便利店的保有量也很高。青岛便利店市场已比较成熟,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与一线城市品牌相比,本土便利店在规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便利店消费具有高频、刚需、即时三大特点。”王海玉分析,去大型超市消费一般带有计划性,去便利店则带有很强的随机性与冲动性。一般便利店都有上千种商品,烟草、食品饮料、生活物资等构成了主力产品,只要有人员流动,就有便利店生存的空间。他认为,虽然网购对商超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对便利店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很多城市的便利店数量依然在增长。
7-11在华仁国际大厦开设了一家门店
“便利店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实际上还代表了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状态,以及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程度。”在王海玉看来,青岛便利店市场基本上形成了可好、友客、优同等三大本土品牌,与7-11、便利蜂等外来品牌“对垒”的局面。根据他的观察,上述“三剑客”已相继走出青岛,在省内外拓展市场。“其中,可好已完成对省内其他地市的布局,将店面开到了河北和江苏的部分城市。”
王海玉说,便利店的前端需要一个大仓来支持,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就达不到盈亏平衡点,因此运行成本非常高。他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引导,助力本地品牌前后端协调发展,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帮助企业走进更大的市场。同时,本土便利店应对标一线城市品牌,打造一流研发团队,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分析消费者行为及习惯,准确把握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做便利店市场
需要稳扎稳打
“资本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但现在青岛本土的几家便利店品牌都很理性,还谈不上‘内卷’,大家都意识到做市场还是需要稳扎稳打。”山东优同便利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民感慨地表示。
海航万邦中心,便利蜂在此开设了一家门店
东海路,保时捷大厦,便利蜂便利店正常营业中
他说,开便利店接触到的都是基层部门,比如食药监、城管等,最能感受到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在他看来,便利店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他说,由于香烟政策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城市24小时便利店新业态的发展,一些老旧落后店面勉强经营,购物环境、产品质量已经服务质量上很难满足客户需求。“我认为,在政策方面,该跟上就得跟上、该放开就得放开。”
青岛友客便利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璟铭认为,青岛市场整体还是健康发展的,相对于全国同等量级的城市而言,青岛的便利店数量并不是太高,况且便利店同业之间还是保持比较谨慎的开店距离,来保证门店的赢利状态。“希望在非处方药的销售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便于更好地提升便利店对于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服务。”他说。
福州南路新世界大厦,便利蜂便利店已注销
>>>讲述
六十平米小店
日赚三五百元
9月18日,在逍遥二路上的南森便利店,40岁的女店主孙女士一边忙着结算,一边和顾客拉着家常。这家小店自去年开店营业,至今已有一年半,孙女士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常生活。
逍遥二路南森便利店,店主孙女士正在忙着为顾客结算
逍遥二路南森便利店,店主孙女士正在理货中
孙女士介绍,自己是二孩家庭,几年前买下了这套紧靠马路的房子。之前,她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后来找过几份工作,但不太顺利。“当时觉得找工作有些行不通,就决定拿出这套房开一家便利店。”
孙女士说,小店面积只有60多平米,刚开始上货只有几百种商品,如今已达2000多种,她还建立了自己的进货渠道。“每天纯利润三五百元,虽然生意不大,但时间相对自由,每天忙忙碌碌挺充实的。”孙女士笑着说。
“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差不多8点半来到店里,下午到了放学时间,我会请人帮忙来店里看几个小时,按小时支付工资。”孙女士告诉记者,她晚上也会来店里,一般忙到10点。
短短半个小时,进店顾客络绎不绝。孙女士说,仅在逍遥二路周边就有七八家便利店,她的应对办法是微笑服务。“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到店里买几样生活用品,结账时才发现忘带手机了,他问能不能留个电话,回家加微信转账。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种信任,于是给他留了电话,没多久就加微信转过来了。”
此外,网上销售也成为支撑小店日常运营的重要渠道。孙女士说,现在很多周边顾客没时间到店里,就干脆直接在网上下单,外卖小哥接单后来店里取货配送上门。“暂时没打算扩大店面或开分店,只要能把现在的这个店经营好就很知足了。”孙女士说。
李沧区古镇路上,一家便利蜂便利店已关门歇业
香港中路福泰广场,两家便利店仅一门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