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兜住、边缘扶助、急难稳住、精准帮扶……近年来,市北区全面实施社会救助改革,坚持把困难群众的关切作为“晴雨表”,把困难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度量衡”,促进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方式不断丰富,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探索出了响应更“快”、程序更“简”、服务更“暖”的温情救助模式。
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调10%
(资料图)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市北区近年来逐步建立以特困、低保等救助为基础、以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受灾临时等急难救助为辅助、以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通过加强救助能力建设,统筹资金使用,完善信息平台对接,强化监督管理,构建兜底保障长效机制。
如今,在一系列帮扶举措的强力支撑下,市北区困难群众的生活发生着可喜变化。
今年8月,阜新路街道南山社区在主动发现重点困难对象巡查工作中,发现租户李先生因突发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社区按照程序进行经济状况核对,并协助其申请、办理低保,帮助李先生享受到低保待遇。
据了解,目前,市北区共有低保家庭7152户、10176人,占市内三区70%; 特困供养182户、182人;临时救助3391户、3873人次。根据省、市两级工作部署,2022年1月市北区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调10%,低保金由每人每月904元上调至每人每月995元。
区域内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全覆盖
如何实现精准帮扶、持续帮扶?近日,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里,一张印有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的宣传海报格外显眼,不少居民纷纷扫码了解详情。
据介绍,为了让各类社会救助政策第一时间落实到群众身边,市北区制作了一批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宣传海报,在全区22个街道、137个社区张贴,实现了区域内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全覆盖。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全面梳理了民政部门涉及的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救助条件、救助标准、救助信息,可以实现“一码见政策”“一码知申请”“一码看信息”等功能。
此外,市北区还通过在公众号发布给群众的一封信、为困难群众开通救助金到账短信提醒、制作宣传短视频等方式,不断提高群众政策知悉度。
政策宣传到位了,如何搭建更加通畅的社会救助网络,让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帮扶?市北区成立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加强与各救助职能部门的工作对接、政策衔接;街道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窗口,负责各类社会救助事项的受理、审核、确认等工作;在每个社区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明确社会救助协理员,协助街道做好事务性工作。对于困难群众的需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为全区居民购买民生保险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市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方式,需要采取“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的模式,这也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应有之义。
今年6月,家住威海路一小区的王先生家中自来水管道突然爆裂,喷射而出的自来水不仅导致王先生自家室内财产以及装饰装潢受损,同时因为出水量较大,还连累了楼下两户邻居。
一筹莫展的王先生赶紧拨打了人保公司的热线电话,查勘员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启动远程线上查勘,半小时内即完成了对于受损户的查勘定损工作,并第一时间完成了赔付工作。
“多亏政府提供的民生保险派上了大用场,自己生活并不宽裕,也没买保险,如果没有政府购买的民生保险,不仅要承担自己家的损失,还要赔付邻居的损失。有了这个保险,省了一大笔钱。”王先生感概地说。
近年来,市北区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为全区居民购买民生保险,不断优化保险实施方案。制作《2022年市北区居民家庭综合保险明白纸》,联合人保财险公司走访各街道,将宣传材料分发到位并进行面对面介绍;进入社区,与受损居民进行深入沟通,倾听居民对民生保险项目的需求。截至目前,保险累计赔付1152户303.9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