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聚焦服务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方式帮助广大中小企业云上链接外部创新资源,解决中小企业研发条件薄弱、研发成本较高等问题,助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已注册云上研发中心近2500家,帮助企业发布创新需求1056项,推荐创新资源11475项,开展产学研对接1348次,推动产品升级156项、工艺改造466项、生产线改造318项,形成小试、中试等产业化成果27项,“云端研发”得到众多中小企业欢迎。
一、研发服务“云端化”,让中小企业更接近创新。一是生态系统开放性。发挥市场化运营的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优势,汇集100多家高校院所、1万多名专家、7万多家企业、5万多项技术成果,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要素快速整合、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让企业研发活动更开放、更活跃。二是需求发布即时性。“云端研发”服务团队接收企业研发需求后,第一时间分析需求要素,面向全国“张榜”,80%以上需求一周内就可得到响应,快的仅需几分钟,供需对接时间成本降低90%以上。三是数据对接精准性。为每一项企业研发需求精准画像,帮助企业按图索骥寻找技术供方。青岛崂矿乐富饮品有限公司发布袋装水即热式饮水机研发需求后,项目迅速突破,首批3000台饮水机投产,预计年产量可达10万台。四是资源匹配高效性。储备普适性较强的成熟技术1000余项,稍加改造就能转化应用,可满足80%以上中小企业需求,让资源匹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二、资源匹配“定制化”,让中小企业更热爱创新。一是帮助企业开拓视野,解决“不想”创新的问题。对于依赖传统发展路径的企业,让企业在云上研发中心上接触更多企业创新成功案例,唤醒企业家创新意识。二是帮助企业嫁接资源,解决“不会”创新的问题。对于缺少创新资源的企业,通过“云端研发”服务企业更好链接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三是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解决“不敢”创新的问题。对担心投入成本和研发风险的企业,通过“云端研发”跨界协作、产学研融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免去企业思想负担。
三、创新赋能“平台化”,让中小企业更便捷创新。一是“平台+高校院所”促进成果转化。建立高校(院所)工作站,一端链接专家,一端连接企业,让每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都快速触达企业。二是“平台+产业链”增强场景赋能。将条件成熟企业生产线作为中试基地开放给专家和中小企业,已建立中试基地11个。三是“平台+金融”破解融资难题。联合金融机构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对融资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实时监控,将信用评估载体从“有形资产”过渡到“数据资产”,高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四是“平台+平台”放大融合功能。联合其他平台构建生态网络,增强资源辐射能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投资的成果、蓝海股权投资的企业等都可以通过“云端研发”发布寻找合作方。五是“平台+标准化”规范研发活动。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制定全国首个云上研发中心团体标准,引导企业科学管理研发过程。
四、政策举措“体系化”,让中小企业更善于创新。一是政策引导。对于注册使用云上研发中心并实际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每年遴选不超过500家给予资金奖补,让“云端研发”模式快落地、见实效。二是服务引路。提供精准定制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内容,平台服务人员带着专家、技术、成果走访企业,推进供需对接。三是转型引领。通过“云端研发”,推动中小企业由传统制造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高校院所由科学研究机构向科技输出机构的转型,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