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5人获奖,青岛中学占据一席!12月13日,2022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名单公布,青岛中学再创佳绩,高二学生张珺彦勇夺“省一”!
除了此次的一等奖,近几年来,在备受关注的全国与省级五大学科竞赛中,青岛中学均有学生入围,且竞赛成绩位居全市前列,可谓战果累累。青岛中学影响力日益彰显,以实力受到了越来越多岛城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了解到,此次斩获“省一”的张珺彦不是第一次获得大赛奖项。在2020和2021年,张珺彦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三年斩获三个“省一”,他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青岛中学,对话数竞教练江涛和“省一”获得者张珺彦,发现成绩的背后绝非偶然,让我们一探究竟。
张珺彦:信竞+数竞,三年斩获三个“省一”
张珺彦在青岛实验学校读六年级的时候,因为数学成绩突出,被现任青岛中学信息学奥赛教练魏旭丹选中,开始深入学习信竞。张珺彦表示,在此之前,自己从没接触过信息学、编程等方面的知识,但随着学习,他觉得学习信竞是一个不断拓宽、深入的过程,不局限于书本、深度消化、充分的练习应用,就会在学习中逐渐达到“见问题有思路”的状态。经过了三年的系统训练,张珺彦在九年级和十年级,连续两年斩获信息竞赛“省一”。
去年,张珺彦决心专攻数学竞赛。其实不论什么竞赛,要想取得成绩,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是最重要的。经过仅一年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数竞学习,这名“稳健型”学霸又在今年将“省一”收入囊中。
对张珺彦而言,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对自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我喜欢钻研书本和思考难题,这就像闯关一样,将一个个难题解答出来,内心就会无比有成就感。”此外,张珺彦平时还会积极帮助其他同学,给大家讲解难题,他认为,给别人讲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加深对题目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这让他在团队中有了“小老师”的称号。
张珺彦告诉记者,学习竞赛不太会占用学文化课的时间,自己往往会利用课余时间的两三个小时来学习数学,但是周末和假期会根据学校和竞赛教练的安排进行集中训练。“江涛老师不仅浅入深出地讲授竞赛知识,科学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给予了大家全方位的陪伴:交流学习困惑,沟通学业规划,鼓励我们多进行体育锻炼……”张珺彦表示,江涛教练科学的训练方式,让参加竞赛的学生身心各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跟所有认真对待学习的学生一样,参加完竞赛的张珺彦回校后立刻就投入到日常的高中学习中。今年,无缘决赛的张珺彦略有遗憾,他告诉记者:“我要来年再战,争取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进入省队,冲击全国决赛!”
数竞金牌教练指导 助力学子培优成才
耀眼成绩的背后,暗含着奥赛教练团队的不懈付出。都说冠军教练不上场,确是冠军登台领奖的“推手”和“舵手”。青岛中学数学教师、竞赛教练、数学学科主任、学校高端课程负责人江涛,便是这样一个站在成绩背后的“无名英雄”。
2016年辅导学生以第一名成绩进入中国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第5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香港)并获满分金牌;先后指导三人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四人获得银牌,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一等奖30余人;2013年培养河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先后培养清北学子40余人……学生的成就往往能彰显一个老师的功勋卓著,这份亮眼的履历正是来自江涛。
“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参加奥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江涛告诉记者,学校对学习奥赛的学生也有着几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在学科竞赛上禀赋,这样学生面对比较深奥知识的时候不会吃力;其次是学有余力,也就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课功底,学习奥赛不仅能游刃有余,还能促进文化课的学习与理解;最后是对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意志,这样学生才不容易半途而废。
作为数学金牌教练的江涛还被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任为青岛市推进“强基计划”首席教练员,2021届青岛市高考数学学科“9+1”研究小组成员。现在的他既担负着竞赛教练的重担,也紧抓着11年级和7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通过学校的贯通式培养模式,从青岛中学组织的竞赛学科到周末公益讲堂,江涛不仅致力于拔尖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也不错失每一个学生发展兴趣和特长的机会。教学期间,江涛老师结合以往的指导经验和青中学子的实际情况,还亲自撰写了多本内部教程和参考材料。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江涛老师认为书写问题的解答过程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式。很多学生不会写、也不屑于写过程,认为只要答案正确就万事大吉,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江涛说:“很多时候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是由几个小问题或多个方面组成,各个问题或各个方面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需要在表达书写中体现出来,也在帮我们缕清思路。”他认为,要把写过程当作整理思维的方法,尝试用最朴素、最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叙述。同一题的过程可写多遍,如此训练,对思维大有好处。
聚焦课程核心地位 落实个性化分层教学
青岛中学的数学课程,是要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充分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不仅获得知识素养双收,更重要的是将孩子学习的热情点燃。
每一个孩子对数学的学习需求往往不同,怎么做到因材施教呢?青岛中学一直视课程为学校的核心产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课程为学生成长提供服务。以数学为例,青岛中学数学学科的分层教学有四类:数学Ⅰ(高考)、数学Ⅱ(强基)、数学Ⅲ(竞赛)及大学数学先修课。其中,基础类课程与学考、高考紧密结合,而强基课程、竞赛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高端课程为优秀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学科在四大类课程的基础上又做出了更细致的分层。十二年一贯的数学课程体系,消除了不同版本教材、中考等因素的干扰,为孩子建立最完善的数学知识逻辑体系,让孩子在数学高峰上攀登得更稳健、更顺畅。” 青岛中学高中学部主任王东刚介绍说,学校还设置有援助课程,利用每学期两周的小学段时间和每天下午的课后时间,将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这段时间孩子们可以用来参与社团活动和选修课,也可以找到任课老师、导师、咨询师等寻求个性化的指导与答疑。
青岛中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给他们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培养优长,发展个性。在多年的个性化分层教学中,实现了“一人一课表+小班制+选课走班”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课程和活动中,逐渐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找到目标和方向,拥有学习的内动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面、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