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浸润童心 游戏滋养传承|焦点日报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09:01:09


【资料图】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引领下,无锡市新吴区中海幼儿园以“资源合理陈列、机会均衡保障、师幼互动有力”为核心,开展了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专用室系列活动。教师们立足“自信的中国人”主题,充分挖掘专用室资源的教育价值,架构了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游戏活动:生活坊里飘香的“非遗花馍”,科探馆里神奇的“非遗纸拓”,建构室里精巧的“非遗榫卯”,绘本馆里生动的“非遗皮影戏”……孩子们在亲手探索、动手创作中华非遗技艺的过程中,不仅沉浸式感受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心中悄然萌发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理念先行:从“文化符号”到“儿童游戏”的转化设计

基于“自信的中国人”主题目标,教师团队从架构了“认识—解构—创造”的主题脉络,结合专用室资源设计课程内容。通过观察研判,教师们精准捕捉幼儿在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领域表现出的兴趣点与发展需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化、可操作的游戏材料与情境。建构室里,幼儿运用各类榫卯积木复刻古建筑,在拼插组合中感悟传统技艺的精妙;美工室里,孩子们研究云肩的传统图式,在色彩与纹样的创意表现中传承传统美学。专用室游戏的教育实践依托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核心经验目标,在夯实基础技能与认知能力的同时,着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与合作能力,让每位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个性化的挑战机会与正向成长体验。

环境赋能:创设“有准备”的非遗游戏环境

环境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与幼儿游戏交互中的精心设计与动态调整,持续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们遵循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与开放性原则,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提供从基础到进阶的系列化操作材料。在美工室“非遗京剧”中,从基础的毛根、软布等头饰制作材料,到珍珠、亮片等进阶装饰材料,形成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造的材料梯度,既满足幼儿模仿学习的需求,又激发其创意表达。同时,专用室环境创设注重文化意蕴的深度浸润,“非遗皮影戏”专区布置了特色剧场背景,空中悬挂西游记角色吊饰,墙面以胶片卷形式展示皮影制作流程,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这种有准备的环境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师幼互动:在游戏进程中做“智慧的推动者”

有力的师幼互动能够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促进其在游戏中的深度发展。在游戏中,教师基于持续性的专业观察,通过提问、演绎等有力的师幼互动方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当幼儿在花馍制作 中探索造型变化时,教师以“怎样让花瓣更立体”等开放式提问引发深度思考;在非遗纸拓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因纸浆不均匀而遇到困难,及时提供纱布过滤、调整水分比例等材料支持,并示范搅拌手法,帮助幼儿掌握制作技巧。同时通过梳理游戏内容,引导幼儿用图画、表演等形式表达游戏体验,实现游戏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非遗专用室游戏的创新实践,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乐于欣赏非遗作品,在活动中建立起对榫卯、皮影、造纸、戏曲等非遗形式的初步认知,从而萌发出尊重传统、爱护文化的真挚情感。无锡市新吴区中海幼儿园通过将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增强了课程的文化底蕴与生命力,为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和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沈奕昀)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