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婷)6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已于今年5月20日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期限分为三个阶段:重点建设期(2021—2023年),全面建设期(2024—2030年),总体提升期(2031—2035年)。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我省8市39县(市、区),包括战国、东汉、北魏、东魏、北齐、隋、五代、明等8个历史时期修筑或使用的长城墙体及附属设施,其中,历代长城总长1410.06千米,长城点段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墙体长度位列全国第五。 2019年以来,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展长城保护修缮工程,广武长城文化公园保护建设项目、李二口长城文化博览苑、老牛湾—平型关风景道3项目被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基本实现主线通车,内外长城沿线贯通,形成主线+支线+连接线的长城公路环线,“0km”标志文化驿站投入使用。 目前,我省已确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的总体空间布局,即1个核心形象带、3个形象标识段、6个形象标识区、多个形象标志点,明确了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4大主体功能分区,提出长城保护和文化传承工程、长城文化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提升工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数字再现工程5大工程共25项重点工作任务。《规划》将从建设三条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廊道、打造一批标识性长城参观游览区等8方面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2022年是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铺开的一年,我省重点抓3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政治站位,完善顶层设计,持续挖掘山西长城精神价值。实施长城沿线文旅资源普查计划,摸清资源底数、掌握开发利用现状,充实完善资源库、项目库、专家库。创作一批长城文艺作品,推出一批高质量丛书和课题研究成果。在省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专项规划。二是加快项目建设,高质量布局建成一批标杆性带动性项目。到2023年建成雁门关—广武长城、得胜堡群—大同镇、偏关老牛湾—丫角山3个长城核心展示园等一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杆项目。精心谋划开展重大节庆活动。开展“长城文化专题展”,不断拓宽宣传渠道。提升配套设施,推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长城风景道体系、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志体系建设,推进长城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深化文旅融合,创新性扶持培育一批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实施长城主题旅游景区优化提质工程,打造一批高等级长城主题旅游景区。实施长城主题文旅新业态培育计划,积极培育文化演艺、温泉滑雪、康养体育等一批新业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