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资料图片)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创新平台之一,是企业技术实力在行业中领先地位的代表。日前,2022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上新”,山西共有31家企业跻身“国家队”,其中有三家企业新上榜,三家企业获评“优秀”。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托起飞天梦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之旅,这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每一次的发射任务,背后都有无数个为之付出艰辛的地面工作者。来自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控铣工韩利萍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韩利萍所在小组接到一个重大任务,为长征五号发射平台加工一个保持平衡的关键部件——四通均流阀。“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组成四通均流阀的30多个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出现误差都会导致装配失败。起初,韩利萍一度无从下手,实验中零件也多次出现失效故障,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韩利萍对每一个尺寸链进行合理分配,对每一个刀尖圆弧、每一条道路轨道、每一点微量变形都精准把控,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我在生产一线工作了28年,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严谨执着、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远不过时。” 在清华公司,像韩利萍这样的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一共有30多位,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总数达到1300多人,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家公司为何会人才云集?这背后正是企业技术中心强有力的支撑。作为研发平台,它为科研人员提供院士讲学、实验室等软件硬件支持。除此之外,公司还建有“航天发射平台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分中心”等5个创新平台,这些高效能、高创造力、高执行力的创新平台就像大脑中的功能区,一同驱动着科研生产任务。截至目前,企业共研发生产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代表的多项航天地面发展支持系统,同时还为“嫦娥”“长征”“北斗”等多项重大宇宙发射任务提供保障服务。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贴近市场搞研发
拥有58年历史的老牌煤机装备企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曾研发出新中国第一台采煤机、第一台掘进机。至今依然保持着创新活力。 “我们从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购买了整套连续采煤机开采设备,包括连续采煤机、梭车、锚杆机、给料破碎机以及我身后的这台蓄电池运人车等。” 昆杜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印度的项目总经理,负责机电工作。他说:“我们使用的这台连采机采高5.5米,是印度目前使用的连采机中开采高度最高的,我们非常骄傲能够使用这种连采机。这款连采机具有很强的煤炭开采能力,性能稳定,控制界面友好,且易于维护。” 该研究院首创的“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这套全部自主开发的足足有200米长的井下设备,却只需要八九个人就可以实现全程操控。跟原有的掘进方法相比,它的掘进速度提高3倍左右,作业人员减少60%,创造了月进尺3088米的世界纪录,有效缓解了采掘失衡。 依托强劲的科研创新动力,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授权专利技术已达525件,形成自主产权的综合掘进、辅助运输成套装备拳头产品,远销俄罗斯、印度、老挝、泰国等6个国家,产值超过3亿元。 据介绍,该研究院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掘进机研发、制造、检测检验基地,还是国内无轨辅助运输专业的创始者和创新践行者,所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可以说一直走在全球煤机技术与装备前沿。其秘诀就是采取贴近市场设立研发机构的方式。 该研究院科技发展部主任袁晓明告诉记者,他们在内蒙古、陕西等地都成立了研发机构,直接针对具体市场研发个性化产品,保证产品适销对路。同时,他们一直保持开放式搞科研的理念,制定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开放式科研生产体系,大幅提升研发和转化效率。
“三个梯队”的山西版图——领域覆盖面广 创新引领性强
技术中心是企业的“最强大脑”。从市级、省级再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晋级之路竞争异常激烈。能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佼佼者。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不仅意味着高含金量,更意味着高门槛。截至2021年,国家共认定28批名单,总数达1601家,分中心达105家。 袁晓明说:“我们从2014年开始申报市企业技术中心,又经过了多轮筛查和竞争,最后才拿到这个荣誉。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其实是企业能力的表现,也是对我们的认可。其间我们的产品也经历了从单机到成套装备再到智能化高端装备的过程,企业技术中心功不可没。我们的煤巷快速掘进装备就是如此,实现了掘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榜上有名”的企业,或能享受500万元—1500万元政府无偿资助资金,同时有利于维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维护,而且还能获国家级技术维护资金、科技部通过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专项计划等。 当前,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了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除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2015年,全省还培育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3家。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西企业版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当属央企子公司所属企业技术中心,共有中车永济、中铁十二局集团、经纬纺机等16家企业;第二梯队则是隶属于省属重点国企及旗下子公司,包括南风化工、太重集团等11家企业;第三梯队则以山西实力民企为主,为亚宝药业、山西银光华生镁业等4家民企。 我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呈现出创新体制好、创新能力强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产业促进方面来看,我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呈现出领域覆盖面广、创新引领性强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但是,我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整体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 省工信厅技术创新处二级主任科员杨晋峰介绍说,近些年,我省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企业技术中心“鲤鱼跳龙门”。一是资金激励政策,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研发活动及成功升级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资金奖励;二是加强示范引领,优先推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强化技术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汇聚创新要素,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电价优惠政策,推动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跻身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远不是头顶“国字号”光环这么简单,它旨在让那些研发能力强、创新机制好、引领示范作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企业来说,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也不是终点,它更像创新的阶段性起点,如何借助这个平台推动自身创新发展,激发“最强大脑”的更强算力和澎湃“引擎”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本报记者辛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