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朔州市朔城区河淋禽村指导农民使用气吸式膜侧播种机。本报记者欧志强摄
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看麦情,去年秋季开展的小麦晚播技术、小麦‘促弱转壮’‘一喷三防’等工作都做得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6月8日,从麦垄间走出来的闻喜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团队成员张永琴高兴地说。 自5月下旬至今,张永琴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带领农机监理人员排查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为“三夏”会战保驾护航。 当前,我省充分调动全省农业科教环能系统力量,加强“三夏”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助力抓紧抓实抓细“三夏”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农机化作业从南向北徐徐展开,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增产。
夏收颗粒归仓
小麦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刻不放松。“做好小麦主产区科技服务,密切跟踪冬小麦灌浆及成熟情况,随时关注病虫害和高温天气等因素,围绕稳粒数、防病虫、增粒重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确保小麦稳产丰产。”不久前,在我省“三夏”生产暨小麦机收工作部署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志杰说。 记者了解到,进入麦收期,我省市县科教部门与农机部门密切配合,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开展夏粮机收减损农机手专题培训,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指导农机手正确调整机具,合理调配机收速度、收割宽度、转弯半径等,确保各项减损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降低机收损失。 “三夏”激战正酣。目前,陆续进入收获期的运城市423万亩小麦,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5000余台,小麦机收率预计将达98%。预计总产量将达13.5亿公斤,将与上年持平或略增。临汾市301.7万亩小麦陆续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3400余台、玉米播种机7000余台,深松整地机械、秸秆还田机械、运输机械等6万余台,已累计收获面积6.745万亩,机收面积6.74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24%,夏玉米复播0.603万亩。 据统计,截至6月4日,我省小麦收获面积41.74万亩,从已收获的旱地小麦看,冬小麦面积、总产、单产高于去年。秋播、春播粮食作物合计已达4335.4万亩,比上年同期高1.9%;夏播粮食作物已播种30.09万亩。
夏种只增不减
春争日、夏争时。在晋南小麦产区,麦收后需立即腾茬种夏玉米、夏大豆。省、市、县三级专家团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省生态区划中心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运城、临汾、晋城等夏种重点地区的农民,做好夏收秸秆综合利用,加快秸秆还田离田和秸秆残余物清理作业,为夏种生产创造条件,确保不误农时,做到应种尽种、种足种好,坚决防止耕地撂荒,保秋粮播种面积稳定增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深挖潜力,尽可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为完成全省粮食生产任务作出贡献。 在晋中、晋北大力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等绿色增产技术,帮助生产主体解决技术难题,确保种在适播期,提高播种质量,实现应播尽播,不漏一田。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县,我省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做足农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线上线下培训。 农机一响,种地不慌。“过去手扶拖拉机一天也就耕2亩,现在用120马力的拖拉机,一天可以耕70多亩,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昔阳县贤赢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贤杰说。据统计,2021年昔阳县玉米种植机械化率达到了75%,综合农机化率达到了67%。今年,该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已完成补贴资金申请99.95万元,涉及补贴机具44台。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已完成补贴资金申请159.22万元,涉及补贴机具233台。
(资料图)
夏管“龙口夺粮”
眼下,正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重发期。我省农业农村系统以“抓夏管、促全苗”为重点,指导加强肥水管理,选好选对除草剂,促进两种作物健壮生长。 各市县紧密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已建立的粮油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重点示范展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组织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应用展示活动,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地应用。与此同时,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中国农技推广APP及时解答农户生产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据省气象台预测,目前,我省已进入对流天气多发期,南部部分地区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北中部相关区域注意防范雷暴大风等不利影响,有效防范高温、干旱、暴雨、早霜等气象灾害;对易发重大病虫害,加强监测预警,备足农药物资,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应急防治,努力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
本报记者欧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