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的特色民宿一景。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品味道纯正的农家菜,住风貌独特的农家屋,购特色鲜明的农产品……金秋时节,闻名省内外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迎来不少游客。 “在这里不仅能够体验上党民俗文化,还能吃到各种特色小吃,感觉特别好!”几位游客手中提着当地的特产振兴醋、振兴酒和五谷小杂粮,他们对刚刚结束的振兴村之旅赞不绝口。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我省各地挖掘绿水青山这一生态资源,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通过加强文旅融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引导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打造了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集群,使家门口的乡村美景成为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诗意“远方”。 以“10万年人类文化、500载明清民居”闻名中外的襄汾县新城镇丁村,充分挖掘文物内涵,让“国宝”为乡村旅游赋能。连年来,该村深挖当地遗址和民宅内涵,研发出模拟考古、燧石取火、土布演义、丁村剪纸、木版年画、八大碗传统美食等适合学生群体的体验课程,并与各大旅行社合作,广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极大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上,晋中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将浓厚的“乡村味”留下来。太谷区任村乡东贾村,不少农家乐利用农科技术优势,吸引游客观农家景、做农家活、吃农家饭、购农家物,成为极具晋中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左权县营疙道村打造出了享誉省内外的避暑胜地——左权日月星生态庄园,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住石屋、观动物、听花戏,该庄园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点和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顺县许村按照“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开发、和谐发展”的运营理念,将该村打造成传承弘扬太行民俗文化的平台。街巷两旁的老式店铺建筑,大都保存着明代和清代的风格,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把许村浸染得灵秀典雅。而废弃的粮仓、旧式的邮电所,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又被改造成许村国际艺术公社。凭借着当地很多具有文化底蕴的景点,许村已成为不少游客最爱的拍照打卡地。 如今,走在右玉县右卫镇杀虎口村古老的街巷中,老屋、灰瓦、白墙尽显岁月沧桑,石雕、砖雕、木雕更是独具特色,仍然留存着昔日的繁华。近年来,杀虎口村充分发挥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规划建设了一批农家园、生态园等旅游项目。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历史沧桑、欣赏民间文艺、品尝特色美食、体验农家乐趣。 永和县阁底乡奇奇里村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伏羲女娲的动人传说。奇奇里村自然风光旖旎,民风淳朴,是极具黄河文化、渡口文化、研磨文化以及窑洞文化传承的古村落之一。近年来,该村坚持整合旅游项目和生态资源,引入“旅游+度假康养”“旅游+拓展培训”“旅游+艺术摄影”新概念,打造传统民宿,开发特色美食,制定专属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文化底蕴深厚的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荀子文化,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创意农业、文化体验、文创产品等业态多点开花。每到节假日,飞岭村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享受小山村的美丽风光,特色民宿往往是“一房难求”。尤其是沁河大盘鱼、飞岭豆腐鱼、沁河山珍宴等特色招牌菜,更让游客大饱口福。值得关注的是,飞岭村以荀子为原型,融合现代文化和设计理念,推出活泼可爱的卡通IP人物“荀亲”以及60多种可体验、可互动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目前,我省正以现代化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增长极”,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省文旅厅将在规划编制、人员培训、线路宣传等方面发力。同时,鼓励各地政府完善社会资本投入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设计,制定项目策划方案,以提升服务质量。 可以说,在全域旅游的“底色”之上,一个又一个乡村蝶变的故事在不断上演,各地厚植地域优势播下乡村旅游的“种子”,将在乡村振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