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绿色发展光“能”十足
山西日报| 2022-12-09 08:42:40


(资料图)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光伏发电碳排放量是化石能源发电排放量的1/10到1/20,是真正的低碳能源。截至2021年底,山西光伏发电量为121.7亿千瓦时,排名全国第6,相比5年前,增长了11.6倍。领跑者项目、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规模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跑地位。预计“十四五”期间,我省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可达4-6GW。  虽然光伏发展仍然面临挑战,但是前景光明,国家的“3060”目标提出之后,各级政府、企业发展光伏等新能源的决心与目标非常坚定。山西光伏产业市场在增长、技术在进步、成本在下降。

示范引领 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

芮城协鑫100兆瓦光伏电站是目前省内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漫山的光伏板能随着太阳移动的位置变换方向,绵延80公里,占地2734公顷。  十几年前,这里曾是荒废的土坡,农业难以为继,人口开始迁出。光伏板竖起之后,形成“上面发电、下面育苗”的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模式,实现土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这里也是首个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的电站。截至2021年底,这样的区域在山西超过300个,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  芮城协鑫100兆瓦光伏电站是全国第二批领跑者基地之一。山西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吉小琴说,领跑者基地是国家推出的光伏行业先进技术的一个应用基地和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当地中条山南面光照丰富,通过基地的建设,荒山荒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的装机是10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1亿千瓦时。  “11亿度电相当于朔州或者阳泉一个月的用电量,用化石能源来作比较的话,就相当于一台30万千瓦机组一年的发电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96万吨。”吉小琴作了这样一个比较。  截至2021年底,山西发电装机11337万千瓦,其中太阳能1457万千瓦,全省发电量完成3842.5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3.17%,其中光伏189.5亿千瓦,同比增加19.46%,风电和光伏新能源利用率是97.9%,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省的光伏发电量和新能源的利用率都有所增长。  吉小琴说:“‘十四五’期间,光伏发展迎来了很大机遇,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的阶段,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十四五’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发电量占比达到30%,光伏作为新能源增长的主力军,‘十四五’末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成本降低 源网荷三端发力助推新能源发展

光伏平价就是无补贴情况下,光伏发电成本等于或小于火电成本。随着非化石能源占比的不断上涨,光伏平价的影响极为深远。  在山西,最早实现平价上网的项目是交口县300MW光伏项目,并网之后,这里平均每年可向当地提供40823万kWh的绿色电能。与同等电量火电厂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39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1万吨、二氧化碳约36.2万吨、氮氧化物约990.9吨、烟尘约1339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对于光伏企业来说,他们希望指标约束和规模控制的闸门被打开,这样会带来竞争。吉小琴认为,发展光伏新能源的高积极性,和电网能接受多少新能源之间存在矛盾,想让矛盾最小化,就要从源网荷三端来发力。从源端来看,近期要对火电进行灵活性改造,合理布局新型储能,中长期要加快推进一南一北两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十个重点实施项目的建设;从网端来看,要加强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创新电网的调度方式,提高电网的支撑能力;从荷端来看,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提升负荷端的调峰能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博士程都的观点是,关于用电量的消纳,目前有三个途径:一是改革用能方式,就是加快本地社会的用能转换、向清洁能源的用能方式转变。二是加快发展储能技术,在各个技术条件上尽快推进。三是完善电网建设,主要是关闭小火电,减少火电机组占比,提升灵活可调节的电源在电网中的占比,增强电网调峰能力。  随着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未来用能模式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化学储能、空气压缩储能和飞轮储能技术突破后,成本大幅降低,可有力支撑风电、光伏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对我们‘双碳’目标的实现也提供了一种支撑能力。”吉小琴如是说。

深度融合 光伏产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青海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太阳能资源的“聚宝盆”,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工程——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就诞生在这里。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光伏园与36公里外的龙羊峡水电站相结合,使两种零碳能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时,还修复着西部的生态系统。大面积光伏板下的土壤,含水量逐渐提高,植被开始大量生长。当地牧民把羊群赶来吃草,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收入,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光伏+”是不是能源转型的下一个风口?吉小琴说:“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这种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的模式,还要推广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光伏建筑一体化。”  “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多能互补会成为一种趋势和主流,光伏产业和其他产业也将进行深度融合。”吉小琴进一步解释:比如光伏跟农业、工业、交通、建筑等一些产业的融合,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电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海文认为:“从本质上说,所有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光伏新能源也不例外。它将使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根本性变化,这个变化不亚于当年汽车的出现,把人的活动距离从20公里延伸到200公里。光伏对于以后人们出行和居住的影响非常大。”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本报记者杜鹃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