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重件码头,现场作业机械把重达330余吨的钢腿直段缓缓吊装到货船上。随后,货船将驶出码头(资料图片)。
春日融融,众多企业生产一线活力满满。3月25日,在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滨海公司)的重件码头,现场作业机械把重达330余吨的一架钢腿直段缓缓吊装到货船上。随后,货船顺利驶出码头。 对于我省来说,这件“大家伙”的成功发运意义非凡。“当天装船的这个庞大钢结构是我们承制的门式起重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太重滨海公司总经理张维说,“门式起重机就是俗称的‘龙门吊’,主要用于港口装卸作业。此次制造的这台起重机跨距189米,起升76米,整车自重达4800吨,是我省目前生产的起重量最大的门式起重机。” 光凭想象难有具体概念。张维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它的宽相当于3个足球场,高度相当于30层楼,可提升起相当于600余台家用汽车的重量。“这台起重机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海洋石油领域重大国家级战略项目,是太重集团开拓海洋工程市场的重要实践,也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装备支撑。”张维表示。 系统性布局,加速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太重集团为代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勃勃生机。2022年,该产业链营业收入近75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业,又称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其‘高端’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我省的重点发展方向是轨道交通、煤机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负责人介绍道。 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做强高端装备制造千亿产业,做大做强“链主”“链核”企业。 事实上,现今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旺盛的需求,也倒逼着企业纷纷开启“快节奏”模式。 近日,伴随着最后一个零部件装配完工,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为东泰集团定制的新一代快掘系统完工下线,预计近日将“奔赴”吕梁矿区,为我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发挥作用。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煤机装备生产配套所需的原材料、元部件及系统总成年采购总额在10亿元以上。 此外,中车大同成功自主研发首台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中车永济研制完成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核心及关键部件——牵引辅助系统全系列产品,核心控制部件实现100%深度自主化;智奇铁路高速动车组轮对技术国内一流;“高速飞车”项目完成了系统性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乘着市场的“东风”,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加速“奔跑”。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我国聚焦制造强国建设,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全面战略部署。牢记嘱托,我省近年来全面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密集组织了一系列相关会议:产业链工作推进大会、产业链协作配套对接会、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链上企业协作配套会等,为“链上”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首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的召开和《山西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力图谱》的发布,也为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业春风拂面,利好消息频传。4月11日,省工信厅发布《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明确我省今年将突破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瓶颈,培养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将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汇聚,加快培育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难看出,在产业链思维的带动引领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已成为我省产业突围的重要一环。 路在脚下,行稳方能致远。依托制造业长期发展的深厚基础,积聚优势的创新资源,构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舞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已然激活,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生态正在持续改善,创新动能必将更加强劲。
本报记者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