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振兴,离不开竹材的高效利用。其中,竹材初加工更是前道的关键环节。如果竹材初加工的效率能够再提高,整个产业的成本将继续降低,为竹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安吉县,安吉聚泰机械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深耕竹材初加工的企业。
在一家竹拉丝厂,记者看到了安吉聚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数控剖竹机。一名工人将大小不等、长度一样的竹筒投入自动上料架,其余流程都通过机器自动完成。“我们生产的数控剖竹机实现了效率的倍增。相比来说,传统的机械需要2-3名熟练工人,而我们的机械只需要1名工人。”安吉聚泰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燕介绍。现场,企业负责人也表示,“使用了这台机器,我一天能节省800块的成本。”
这台机器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何能够有如此直观的效益?王燕介绍,这台设备由企业自主研发,将过去竹材加工中的放料、撞竹、开条三道工序整合在一起,由一台机器完成。“本来这些工作都要人工参与,而且是有一定经验的工人才能做。比如说要挑选大小差不多的竹筒,这样才能保证加工后的材料大小一致;以前的机器有10把刀,要人工根据竹筒大小来换刀具;剖竹之后的竹片,以前是人工接料的。”王燕说。而现在,工人的工作得到简化,不需要辨别竹筒的大小,直接将竹筒投入机器内,通过自动上料架的送料装置将竹筒送到自动上料架的顶端,经过电子尺测量竹筒的外径后,自动按照需要的竹片宽度调整所需的刀具,并通过撞碗小车进行剖竹,竹筒剖竹成片后,会自动送到接料架内。
安吉是中国竹乡,放眼全国,安吉在竹工机械行业都属于起步早、积累多。安吉聚泰机械有限公司前身为吉泰机械,在该领域深耕20余年。“我们这个行业是小众的行业,所以我们企业规模不大。但我们认为自己在做的‘竹材连续初加工’还是很有意义的。只有加工环节连续起来,效率才能提高。现在不是没有机械,只是加工的流程不连续,往往需要配套不少人工,这无形中增加很多成本,效率也没办法保证,如果一个关键岗位的工人请假了,后面的加工环节都没办法继续。”王燕表示。
王燕回忆,在研发过程中,付出了数不清的心血和成本。“不要小看这台机器,她的配件很多,而且涉及电工、编程、机械等领域,花费了我们数年时间才研发成功。”期间,企业得到了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研究所所长李琴和她的团队的帮助,也得到了县科技局的指导支持。如今,聚泰机械的产品已经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企业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王燕说,今年企业打算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将持续在研发上面下功夫,“政府提出要竹产业二次振兴,我也看到了更多希望。我们要加强研发创新,实现更多工序的竹材初加工,为安吉竹产业振兴出一份力。”她说。
(来源:安吉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