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蜀山监狱组织第八十八批封闭执勤人员集中隔离备勤。在排队做核酸检测的队伍中,大家都关心地问候第二十监区监区长潘地件。“地件,不在家养病吗?” “潘哥,要多保重身体。”他笑呵呵地回答:“我们都一样,都应该服从组织安排。”
一边抗癌一边抗疫
从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3个年头,800多天。同事们给潘地件粗略地推算了一下时间表,800多天的一半时间,在大墙内封闭执勤,另一半时间在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而居家隔离的时间,他多半时间用在看病。
“一年多前,就隐隐约约感觉脖子不对劲,一直没时间去医院,觉得没什么,大意了。”高频率的封闭执勤,让潘地件疏忽了自己的身体。
去年11月,在家人的劝说下,潘地件利用居家休整时间到医院做了专项检查。“甲状腺结节,建议立即门诊随访。”手里拿着体检报告,眼看又要进监封闭执勤,潘地件犹豫了一下,很快他就收起报告单又进去封闭执勤。“医院挂不上号,在家等着也着急,还不如去工作。”然而,这一等,病情却加重了。去年12月1日,潘地件被确诊为甲状腺癌伴淋巴转移。20多天后,潘地件在省立医院顺利进行了甲状腺切除并颈部淋巴清扫手术。
“新的一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吧……”2022年1月1日,躺在病床上的潘地件发出了一条朋友圈。往年的跨年,他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没想到今年的跨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前后住院20多天,潘地件饱受脖子肿胀、疼痛的煎熬,体重下降了20多斤。
在家休养期间,他依然放心不下监区工作,经常打电话给同事们“问东问西”,监狱领导上门看望和电话慰问的时候,他也多次表达想要回去上班的想法。
2月25日,潘地件重返工作岗位,带了许多药。他已经计划好,将复诊时间安排在居家休整的时候,尽可能与封闭执勤时间错开。
愧对家人负“债”累累
对于工作,潘地件无愧于心、坦坦荡荡。但对于家庭他却是个负“债”累累的人。
潘地件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四。2008年母亲去世的那一年,潘地件在心里下了决定要常回家看看,多找些时间陪陪老父亲。然而事不遂人愿,和老父亲的约定,总是一次次爽约。
2019年10月,潘地件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离家万里之外的驻外执勤工作。出发前,82岁的老父亲住进了医院。是随队出发?还是回老家照顾老父亲?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病床上的老父亲对他说:“单位的事是大事,不要牵挂家里。”老父亲生前对他的叮嘱,最后成了永别。
2019年12月4日,潘地件回乡奔丧。历经24个小时奔波后,他的悲痛和愧疚在父亲的灵堂前爆发了,他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
想起当初的选择,潘地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沉默了许久。“我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才是对老父亲最好的怀念。”潘地件回到驻外执勤岗位后,连续奋战在封闭一线,不知疲倦地抓管理、战疫情,直至圆满完成任务。
躬耕狱园坚守初心
“有些服刑人员想学技术,我就多教一点,等他释放回家了,就能凭着一技之长,找到工作,就不会走回老路。”潘地件199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多年来,他扎根在基层一线,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先后参与开发出10多个新产品,7次获得科技成果奖。
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教育改造他也是行家里手。2017年,服刑人员朱某转入潘地件所在的监区,其因伙同他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行为,原判刑期较长。入监后,朱某情绪一直消沉,不服从民警管理。
潘地件给了朱某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谆谆教诲,犹如一碗碗“心灵鸡汤”,让朱某的身心受到了极大地触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某的改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还有一名服刑人员岳某,原本也是一个“刺头”。潘地件不放弃不抛弃,为其规划了“洗心革面”线路图,鼓励他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班,并获得车工中级工等级证书。如今,岳某获得减刑裁定,已刑满释放重获新生。
(通讯员 许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