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谈谈英国在二十一世纪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继承好事大主义优良传统。
英国外交传统中的很多方面,很多人都分析过了。但我觉得有一个方面大家有所忽视,那就是英国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的事大主义传统。这和英国虽然不可避免被美苏超越但在二战后依然能在高位守住国势有莫大关系。
这个事大主义的标志性人物当然就是丘吉尔。在他之前,英国搞事大主义的意识是比较欠缺的。但从丘吉尔开始画风突变,在事大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在张伯伦留下的烂摊子面前丘吉尔坚决投美。但他不是单纯屈服于美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机会对美国的重大决策施加特殊影响力。罗斯福在位的时候他的发挥空间还不是那么大,但等罗斯福一死愚蠢的杜鲁门一上位,丘吉尔就大显身手了。现在普遍认为,在一九四五年后的几年内,丘吉尔对美苏走向冷战对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美苏采取了对立而不是共同瓜分欧洲的态度,英国的空间就广阔了许多。
艾登政府也是对事大主义执行得比较成功的。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一开始他们想和法国一起干预,但美国老大哥和苏联表明态度之后就退出了。以苏伊士运河危机为标志,英国有序放弃或者转移在中东的很多势力。比如伊朗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被美国接收但同时英国也在能源界保留了一定的地位,又比如在棘手的巴以问题方面英国抽身比较彻底,较为干脆地把这个摊子甩给了美国。这些都是事大主义比较成功的范例。
当法德有了一定程度整合之后,欧共体也变成了一个“大”了,而英国则在形势变化之际不惜拉下面子甚至有点屈辱地坚决融入欧共体。而在这过程中,英国也没有丧失自己的主动权。他在谈判条款时得到了一些特权,而且使美国将借助英国介入欧洲事务作为对欧政策的核心之一,自己在美国那边的统战价值也因此大大提高了。
进入八十年代,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政府在大洋两岸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在经济改革方面双方推进了新自由主义,这对英国冷战后期的成功经济转型是至关重要的。在对苏外交上,撒切尔夫人依托美国发挥了与英国国力不相称的对戈尔巴乔夫的影响力,这对于冷战末期苏联心态转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东亚处理香港问题时,撒切尔政府意识到中国也是大国而且是站在美国那边的大国,因此不可与中国强争(哪怕英国当时刚刚在马岛战争立威了)。他们没有和中国政府强争什么主权换治权,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在香港长期的深刻影响力。
可叹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英国在事大主义方面的优良传统就被丢掉了。在伊拉克战争中,很大程度上英国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布莱尔政府也因此名誉扫地。再往后,英国政府既处理不好和中国这个新兴大国的关系,也处理不好和欧盟的关系(脱欧)。在与美国的关系方面还一定程度上踏空了。好像自贸协定还没签吧,对北爱尔兰问题美国也咬着不放。
总之,事情演化到现在,英国对欧洲和中国的事大没有做好;在对美国的事大方面,没有发挥好优良传统:引导美国做出有利于英国的决策。希望英国未来能够找回优良的事大主义外交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