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体育与青岛同频共振。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了青岛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宏伟蓝图。体育正给城市注入更多活力,是激发城市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驱动力。
体育发展与日俱新,体育强市建设需要时尚元素。《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相关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体育融资总额已经超过千亿。过去这些资本重点分布在体育版权、细分项目市场以及健身市场,现在正逐渐向冰雪运动市场、攀岩以及一些小众体育项目转移。过去,滑板、攀岩、冲浪等并非主流意义上的竞技体育,正以奥运会新增项目的身份出现在大家视野中,这些小众运动不断“出圈”,也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等奥运新项目在青岛的落地,也将助力青岛加快发展竞技体育、创新体育产业、打造时尚体育城市品牌和体育强市建设。
冲浪
极速“破圈”
以被列入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为推动契机,冲浪(Surfing),这一舶来品运动,在青岛的“破圈”速度极快。
2019年8月18日,青岛市冲浪队在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彼时,12个精挑细选来的好苗子和青岛冲浪一起站在这项时尚运动的风口。在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水上管理中心采取“用省队标准建市队”策略,从体系化建设入手发展冲浪运动,在资金、政策扶持上不遗余力。通过引进高水平教练执教,不断发掘补充有潜力的苗子,队伍水平突飞猛进,很快就完成了“省内领先”的初级目标。
在石老人海水浴场进行的冲浪比赛。
冲浪赛事一般分短板、长板男、女单项及男、女团体赛,赛事时长根据海浪条件由赛会调整,取最佳条件进行比赛,整个赛事时长一般为1天至10天不等。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张晓说:“冲浪是技巧性比赛项目,训练要按照比赛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动作,在冲浪板上做很多动作,摇摆,根据浪大浪小前后快速移动、移步。受疫情影响外教进不来,我们就联系购买了国外先进的教材,视频授课,和社会实力较好的冲浪俱乐部合作。目前的重点是备战省运会,3月已经打完省运会第一个预赛,拿到了2个男女团体金牌,青岛队在男女团体长板项目上一直是山东省冠军。”
在张晓看来,青岛发展冲浪运动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天然的海洋资源和浪头浪点的资源让青岛的冲浪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青岛已举办过全国青少年冲浪锦标赛和两届省锦标赛,冲浪俱乐部和有资质的培训人员逐渐增多,青岛将成为全国冲浪运动的宝地。
在现代社会中,冲浪、阳光与沙滩常常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冲浪是一种时尚的休闲体育方式。目前,青岛主要的“浪点”有两处,分别是第一海水浴场和石老人海水浴场。青岛市冲浪队技术教练、北浪冲浪俱乐部主理人黄睿钟情于青岛得天独厚的冲浪条件,在他看来,青岛浪点最大的优势是位于市区,交通便利,这让海边公共区域和海上活动区域良好互补,“很多北京、天津的学员几乎每个夏天的周末都来青岛冲浪,青岛被公认为是北方最适合冲浪的城市。”这项水上运动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也将为青岛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滑板
冲向社区街道
滑板英文名称为Skateboarding,分为碗池和街道赛两种形式,巴黎奥运会上将产生男女各两枚金牌。比赛中,根据运动员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进行打分,比赛现场往往活力四射,热闹非凡。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滑板由冲浪运动演变而来。据说,世界上第一块滑板出现在美国南加州的海滩上,它是当地居民将冲浪板安上四个轮子做成的。由此,场地便利、上手容易、动作炫酷的滑板运动,迅速俘获了全世界的热血少年。
从历史经验来看,“入奥”对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我国,成为“正规军”意味着项目的推广普及、主管部门的扶持力度和参与人群的被认可程度都会空前增强。而对正在大力发展时尚体育产业的青岛而言,恰可站在“入奥”风口乘势而上。
炫酷的滑板运动,让众多热血少年痴迷。
青岛的第一批滑板少年,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汇泉广场。此后,随着城市扩容,滑手们开枝散叶,逐渐“占领”了大型商超的门前空地和一些社区内的小广场。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区目前常年“玩板”的青少年大约在三四百人,彼此间常常互通有无、切磋技艺,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有了专属的“街头文化”。
2019年,因着省运会设项的机缘,天泰体育场牵头成立了青岛市第一支滑板专业队,李津春成为了这支队伍的总教练,20多年前,他就是汇泉滑板少年中的一员。对于“滑板入奥”,这位业内人士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兴奋。“现在圈子里对这事儿分成两派,一种观点认为,滑板本身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运动,‘入奥’破坏了固有的街头文化属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滑板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机会,会有更多人了解、参与这项运动,也会得到更多场地、资金方面的支持。”李津春说。
关于“入奥”的争论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成为“正规军”的李津春已经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在成立滑板队的同时,天泰体育场投资10万元,对荒废多年的极限场地进行了第一轮整修,修复了栏杆、障碍,更换了新的U型池,队伍的训练条件得到了基本保障。2020年12月5日,这片场地举办了青岛市史上首届滑板锦标赛。
“滑板才真是高手在民间。”李津春表示,由于受到省运会年龄的限制,青岛真正好的滑手并没有被吸纳到青岛市队当中,但不少人在国内都算得上有些名气,他们会通过圈子的“传帮带”,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可造之才。“青岛的滑板基础本来就很好,再加上体育局在选择人才、资金和设施上的空前支持,我们一定会在未来培养出自己的冠军选手。”
攀岩
“油门”踩到底
飞檐走壁、勇攀高峰,攀岩运动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勇敢者的游戏,吸引着大批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不断突破极限、挑战自我,体验征服的快感。
攀岩项目的英文名称为Sport Climbing,有着“峭壁上的芭蕾”的美称,分为速度赛、难度赛、攀石赛三种比赛形式,要求运动员在各种高度及不同角度的岩壁上,连续完成转身、引体向上、腾挪甚至跳跃等惊险动作。东京奥运会攀岩项目一共设置2枚金牌,男女个人全能比赛包括速度赛、难度赛和攀石赛,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将把速度赛单独设项,金牌总数变为4枚。作为国际攀联的四大黄金会员国之一,中国在2008年左右已经成为了速度赛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涌现出了诸如钟齐鑫、何翠莲这样的世界攀岩速度赛冠军且屡破世界纪录,后起之秀实力更不容小觑,攀岩新星潘愚非、田沛阳等也备受世界瞩目。
攀岩成为青少年喜爱的时尚运动。
“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攀岩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得把油门踩到底。”青岛市攀岩队的安明教练兴奋地说道。2018年6月,安明结束了国家集训队备战亚运会的任务,落户城阳区体校成为一名教练员,开始一砖一瓦地搭建青岛市的第一支攀岩队。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这支30多人的队伍,就成为山东省攀岩界的一支劲旅。2019年,15岁的田睿林拿下了全国少年锦标赛的男子速度赛银牌,2019年和2020年的连续两届山东省青年锦标赛中,青岛队均包揽了金牌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青岛的攀岩底子不错,一些社会上的俱乐部培养出了不少很有实力的选手,像今年省锦标赛青岛队的10枚金牌中,就有4枚是俱乐部运动员贡献的。”安明说道。
目前,青岛大大小小的攀岩俱乐部不在少数,但几乎同样面对着教练力量不足、场地条件有限的难题,成立青岛市攀岩队,城阳区体校仅在硬件配套上就投入了200万元。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场地条件,对于从业者安阳来说,攀岩“入奥”让他感受到更多的是大环境的变化:“我当了10年运动员,凭的就是一股子热爱,从没想到攀岩还有进入奥运会的这一天。”借着“入奥”的东风,攀岩现在已经成为全运会和省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各省市都成立了自己的专业队,像安明这样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练,成了抢手的稀缺人才。“投入越来越大、比赛越来越多,高水平的运动员还可以通过单招考试进入高校学习。”安明说,“孩子们的上升通道宽阔了,家长们也更支持了。青岛的孩子在这些方面都很突出,未来一定会出现顶尖选手。”
霹雳舞
霹雳少年与日俱增
整个五一假期,李帅都用来“劳动”了——他和他的20多名队员一起,从早到晚泡在第二体育场的训练馆里,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磨,身上的衣服把地板擦得油光锃亮。
30岁的泰安男孩李帅是青岛霹雳舞队的主教练。这支今年3月刚刚正式组建的队伍,面临的第一项比赛任务是8月的第25届省运会,按照与市篮橄中心签订的责任状,他们需要从日照带回至少两枚金牌。“这些孩子不少是我从外地挖来的,水平不错。虽然时间比较紧,但我对完成任务还是挺有信心的。”李帅说。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粒沙,李帅却因特殊的机缘巧合,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而这一切,都要从“霹雳舞入奥”说起:2020年12月7日,国际奥委会宣布,霹雳舞成为巴黎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2021年10月的陕西全运会上,首次产生了男女各一枚霹雳舞金牌。
青岛霹雳舞队主教练李帅为队员做示范。
在竞技体育界,奥运会永远是“指挥棒”。成功“入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霹雳舞从街头文化“升格”为竞技项目,各省市纷纷成立自己的专业队,开始为这一项目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此前曾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奖,并通过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为不少人所熟悉的李帅,就此进入了青岛市体育局的视线。负责组建青岛市霹雳舞队的市篮橄中心副主任周震华说,我们找来李帅这样的专业教练带队,就是希望把第一步迈得坚实有力。
与传统意义上的竞技体育项目不同,脱胎于街头文化的霹雳舞特指一些地板动作,它在大量吸收巴西战舞、体操、中国武术等不同体育及艺术形式的元素和动作之后自成一派,主要动作包括TopRock(舞步)、Footwork(地板动作)、Freeze(空中支撑)以及Power Move(技巧)等。正式比赛中除基本功之外,更考验运动员的表现力和创新力,这也很符合它英文名称“Breaking(突破)”的气质。
正是这样的独特气质,让霹雳舞对岛城的年轻群体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据市体育总会工作人员介绍,青岛开展街舞培训的俱乐部和健身机构呈逐年上升之势,这一兼具体育与艺术气质的运动得到了很多家长的青睐,不少孩子从五六岁就开始练习。据全国街舞执委会(CSDA)山东分委会长,传奇街舞创始人杜恒琛统计,目前全市至少有500人经常进行霹雳舞练习,随着“入奥”改变了很多人对它的初始印象,这一数字正在不断攀升。他说:“青岛现在大大小小的比赛,每个月有3-5场,基本每场都有接近200人参加。”
有规有矩必成方圆。“入奥”赋予了霹雳舞更持久的体育生命力,也让李帅这样“始于热爱”的从业者,有了更多规划未来的可能。“现在有了政策支持,我们再也不用跑到广场上跳了,这里(训练馆)的场地设施都是之前不敢想象的。如果可能,我准备在青岛安家,教出更多人来。”李帅说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羽 许 诺 张芝萌 摄影 王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