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九场发布会,同时也是省商务厅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商务厅厅长王宏晋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商务系统推动山西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与成效时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山西商务事业快速发展壮大,主要商务指标量质齐升,谱写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山西商务新篇章。”
(资料图)
这十年,开发区建设跑出新速度
全省开发区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发展布局显著优化。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拉开了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序幕。省商务厅积极有序推进开发区设立升级,整合优化开发区布局。全省开发区由2012年的25家增长到目前的93家。其中,工业类开发区71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4家,生态文旅示范区8家,形成了以工业类为主,现代农业、生态文旅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营商环境显著改善。省商务厅颁布实施《山西省开发区条例》,大力推进“三化三制”改革,持续推出30余项配套政策文件,深入开展“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开发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更加流畅,“三无三可”“五有套餐”政策协同效应显现,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经济产出显著提升。省商务厅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大力提升开发区能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运行态势不断向好。2021年,全省纳入统计的69个工业类开发区在占全省1.85%的国土面积上,集聚了29%的规上工业企业、57%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占全省3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26%的固定资产投资、52%的工业投资。
这十年,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省商务厅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强化产业链招商。 招商引资体系日益完善。成立山西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改革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以及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和协调服务机制,招商引资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产业链精准招商快速推进。聚焦10大重点产业链,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多元发展、多点布局,半导体、光伏、信创、新材料、生物医药已逐步形成产业链条。 外来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利用外资81.7亿美元,4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我省投资,累计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3个。2012年以来,全省引进项目1.93万个,一批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到位资金2.44万亿元。
这十年,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省商务厅围绕“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目标要求,实施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全省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948.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230.3亿元,增长了1.35倍。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8.3%。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涌现出手机、太阳能电池、药品、健身器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一批新的外贸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22.1%提高到2021年的64.6%。 对外投资合作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我省共设立境外投资企业262家,比2012年增长73.5%;累计对外投资24.2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29%。2021年当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9.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357%。 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成功牵头承办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太原、大同跨境电商综试区投入运营,太原、大同、晋城、临汾获得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太原市获得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到8家。中欧(中亚)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太原、运城、大同、五台山4个航空口岸正式或临时开放,数量居中部六省首位。
这十年,商贸流通开创新局面
省商务厅着力完善促消费体制机制,全省商贸流通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4060.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747.3亿元,年均增长7.44%,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新兴消费提档上量。“直播电商”“网红经济”蓬勃发展,2012年以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45.7%。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21年全省网络零售额达872.1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566.4亿元。 消费平台提级扩容。培育了32条特色商业街,太原市钟楼步行街、忻州市忻州古城等4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太原市位列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榜单第二位,太原、运城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27家企业认定为“中华老字号”,42家企业认定为“三晋老字号”。 农村消费提质增效。全省累计获批59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了对国家级贫困县综合示范全覆盖。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晋中农产品流通示范园、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试点。积极培育打造100个乡村e镇,在15个县推进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建设。
本报记者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