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可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阵地。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对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为此建议: 一、增大我省社区环境韧性。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医疗服务等,规划社区专用防灾地,增大公共空地面积,让社区环境更加丰富多样,增强社区环境的韧性。尤其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应完善社区防灾地及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我省社区制度韧性。进一步明晰社区的责任范畴、功能和意义,建设社区平台,塑造社区新风尚,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政府通过出台财政补贴补助计划和政策,为小区建设提供支持,邀请专家与民间团体协作参与社区活动,设立社区咨询中心,为居民提供心理、法律、培育、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社区设立与民生相关的各类服务网点,一起促进社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社区居民个体韧性。应多组织开展社区活动,共建幸福家园。不定期开展防灾教育和防灾演练,提高居民应急能力。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居民自助、互助意识及能力。定期开展各种讲座和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居民面临各种灾害与风险的应急意识,让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吸纳社区居民意见,共同参与社区事务,让居民有社区主体意识。 四、建设我省社区管理韧性架构。增加社区编制人员,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的薪资体系和考核机制,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下设楼长,打通居民和社区沟通的“最后一米”,让社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地传达给每一位居民,居民也能快速找到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而提升居民和社区之间的黏性,为居民提供更优质、多元的服务。(本报记者王佳整理)